没有了
□文/于道滨
在一家网站读者诗人随笔,一篇连着一篇,正一篇篇读得入迷,最后,在结尾处看到下一篇:没有了。还以为是个文章的标题,点了半天“没有了”都没有动静。原来是告诉你没有下一篇了。被这种大实话、大纯朴幽了一默,不禁莞尔。不禁对“没有了”这三个字浮想联翩。
在生活中我们曾有多少次被这样临门告之:没有了?
双休日结束急着赶回去上班,在售票处被告之晚上惟一一列火车票已没有了。
街上,看中一款心仪的衣服,等你又一次光临,你穿的型号没有了。
一个雨后的早晨,邻居来敲门告诉我,我存在楼下的豪华摩托车没有了……
就这样,我们只好无奈中一次次地黯然接受:布娃娃没有了,青春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某人的笑脸没有了。而在以后的日子,我们还将面临命运多次“没有了”的突然提醒呢?
在生活的惯性推进之中,某些特殊前提下的“没有了”对你的打击是残酷的。例如: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了,一场投入的感情没有了,一个待签的项目没有了。没有了,就这么简简单单三个字,把你推入一片虚无。犹如飘在太空,你一时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心理也随之落入一条黑暗隧道。
当“没有了”三个字已如冰冷的大理石一般确凿无疑,需要你有勇气去直面它。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命运行的轨迹,有生就有死,有始就有终,歌德在他的诗《浪游者之夜歌》中这样写道:“一切的峰顶/沉静/一切的树尖/全无丝儿风影。/小鸟们在林间无声/等着吧:俄顷/你也要安静。”没有了也可能是一种解脱,或是一种反方向的提醒,让我们珍惜已有的事物。因为严格上来说,我们都是大地上的房客,租住在时间的屋顶之下,我们能够拥有的只能是无真实的生命感受和历练过程。
“没有了”是生命中的一种缺省,一轮新循环。在造化的手中还有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广阔前景。因此,这个“没有”也将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当然,总有那么一天,也是最后一次,作为个体的分子没有了。也只有到那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没有。而在此之前,所有的“没有”只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大容器,如同包罗万象、创造未知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