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书画作赝揭秘
□文/吴应琦
近日到北京开会,闲暇之时到国家博物馆、故宫、首都艺术博物馆、国子监等观看藏品展览。这些展览场都设有服务部,服务部里高仿的瓷器、青铜器,乃至字画几可乱真。特别是北京潘家园里,高仿的明清名家字画,由于是专业高手在作赝,无论装裱、款识、墨色、用笔都接近真迹,稍不留意,就会受骗上当。
古人作赝
古代名家的字画,由于不可再生性和珍稀性,所具有的高额价值,而使作赝者趋之若骛。
在清末民初的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中,对作伪情况进行了揭秘。一些古董商招收十岁左右的门徒,让他们任意书写绘画,半年以后,有书画特长者留下,无特长者打发回家。然后由专人摹习董其昌、唐伯虎等名家的作品。仿董其昌者不准看仿唐伯虎者,以防乱目与扰神。经过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不断地摹仿,赝品几可乱真。
画成之后,再由专人作旧。作旧办法有用黄桅子、花青调色,几遍刷染再裱到旧的门板上,因为湿润之后的宣纸,很容易将旧门板上的脏浊之色吸到画面上,显得很“天然”。再经一段时间的日晒霜打,再揭裱、再作旧、反复数次,就成了“古画”。
伪品送到名家出生、活动之地,与当地古董商串通,再绘声绘色编撰故事,至使许多藏家受骗。这些赝品辗转至今,有的居然挂在某些博物馆里。笔者曾在某拍卖会上亲见一幅唐寅(即唐伯虎)山水轴,经笔者细辨,就属此类仿作。
今人高仿
当下的高仿伪作,又胜古人一筹。部分画商招来某些艺术院校的个别研究生,给他们购房买车,让他们专门高仿古画及名人字画。这些高手无论从艺术修养、技法、技巧都远比古人要高,经他们的手炮制的古画、名家画更具仿真度,特别在“高仿真”印刷品及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他们想仿谁就可仿谁,无论写意、工笔以及花卉、山水、人物,班子齐备、人材云集,市场上什么畅销就仿什么。
他们不画常见的题材,专选难见的、又是人们喜爱的题材;他们用古纸、古绢、古色(矿物质)、古墨、古印泥、用古人作伪办法,精心制作,然后流到海内外销售,一些大的拍卖会上也可见到此类作品。
还有当代名家的学生们,专门炮制恩师的作品。他们本来学的就是这些名家风格,无论用笔用色特点都酷似老师,所以欺骗性很大。现在启功、英胄、李可染、陆俨少、关山月,包括我的同窗刘大为、史国良的作品也被作赝。在京城几十元就可卖到这些仿品,眼力不到的人,很容易上当。这几周的鉴宝活动中,我们已发现不少伪作,请藏友们注意识赝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