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24日
头版
01

刹一刹“明处作秀”风

·李涛·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这谁都知道重要。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在“明处”下功夫:店堂里放一块“放心菜场”的标牌;批发市场、菜市场里放一些即时检测农药残留的小仪器,以为这样就是食品安全的“保证”,领导来检查也“看得见、摸得着”,介绍起来也“生动”。但最近上海市委领导在一个场合说了一句重话: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要“作秀”,应从源头上下功夫。

这个提醒实在是非常及时。上海市委领导说的食品安全的源头,就是食品生产的第一线,在田间地头、加工车间,要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追溯制度。这个源头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暗处”,是不显眼的地方:在乡间农村再下功夫,米白菜绿,总不如在中心城区闹市里有一块“放心招牌”那样金光灿灿;田间地头的标准化生产,辛辛苦苦,也没有多少“感官”的成绩,还不如“即时检测”这样的“新鲜玩艺”来得生动有趣,能打动人。

于是,“明处作秀”渐渐地就成为一种社会上的习惯思维,说得白一点,就是做什么事都要“做给人看”,先不说实在效果如何,能不能让领导“看在眼里”、留下一个好印象,才是最重要的。而“暗处”下的实功夫,则被认为“吃力不讨好,做了也白做”。

“明处作秀”的风气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存在。如在一些城市,豪华的大高楼、大广场投入不计成本,可是埋在地下的雨水管、污水管却是几十年如一日,街道马路中雨成溪、大雨成河,市民家中进水数日不退。市民称之为“变上不变下”。因为地下是“暗处”,变了也白变,最后吃苦头的却是老百姓。老百姓对这种“明处作秀”的风气十分反感。

空疏之风成就不了中国现代化大事业,只有崇实,大力提倡鲁迅盛赞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脊梁精神”才有根本保证。“明处作秀”之风该刹一刹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