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乡亲们都富了才是富”
——记铜川市耀州区石柱乡马咀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南
从农民到乡镇干部,到私企老板,再到村支书,他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把一个闻名的“烂杆村”变成红火的小康村。他用自己的抉择,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执政为民的本色。这就是铜川市耀州区石柱乡马咀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南正在行走的人生之路。
贫困的马咀村曾给1960年出生的李云南留下许多苦涩的记忆。因为穷,1976年,母亲就泡豆芽到几十里外的陈家山煤矿去卖;也是因为穷,1979年,高中毕业回家后的李云南,谈的第一个对象也告吹了。1984年,他被招聘到了乡政府当上了统计员,一干就是9年,直至乡企业办主任,并于1992年入党。正当人们认为他会沿着吃“皇粮”的路子走下去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当公务员这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响应党的致富政策,接手一家经营不善的乡办水泥厂。水泥厂在李云南的手中不断变大,到1998年时,企业经营形势良好,他准备投资850万元建新的立窑熟料生产线。这时,乡领导找他,希望他回马咀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是继续当私企老板还是回村呢?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一人富了有啥意思,乡亲们都富了才是富”。这是李云南1999年9月回村时说的一句话。他觉得说的话再多,不干事,村民也不拥护你。于是一声不吭地掀起了平坟工作,带头平了自家的坟。之后他组织村里人,投资150万元,把村里的253块坡坡绺绺田,修成95块1530亩的高标准梯田。他又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45万元,修建水池和喷灌机具,从而改变了全村人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山川秀美工程实施后,他又带领村民退耕还林,种植生态林,发展养殖事业,在2001年就使全村养殖收入达34万元。村民基本摆脱了贫困。
马咀村的大部分人住在土窑里,居住条件差,还有一部分人常与家畜住在一起。“移民搬迁”四个字在村里脱贫后是李云南想到最多的字。在区上的支持下,2000年4月,总投资264万元的首批68户移民搬迁工程启动。到如今已投资356万元(其中李云南个人垫资200万元),建成的76座小洋楼已矗立起来,全村人大部分搬进小洋楼。这是村里老几辈人都想不到的事啊!搬迁时,村民李志龙在移居的新屋大门上写了一幅对联:今日迁居新宅院,多谢村里领头雁。
李云南回村五年来,全村GDP增长了27倍,村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548元,外引内联资金646.6万元,并建成村中花园5个,户户有了有线电话和自来水。他用特殊的人生经历,实现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人生追求。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