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改兵马俑市?扯淡
□杨乾坤
临潼作为县名,算得上历史久远了。汉为新丰,唐为会昌、昭应,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更名临潼。临潼者,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而命之。临潼一名立于世间,已煌煌千载,如今竟有沽名钓誉之徒,欲让临潼“千古”,而建议将其改成“兵马俑市”。噫!
记得去年,就有人在省内某传媒上嚷嚷过,我是初闻而愕,继之而笑。所愕者,用临潼人的一句话说,那厮是腚尻子撵狼——胆大,竟轻薄到这种程度;所笑者,用临潼人的一句话说,那厮是回笼的包子——二气,竟势利到这种程度。胆大敢妄为,二气自然不够成色。随之闹剧收场了,人们嗤之以鼻,便作罢。
不意到得今年,此论又嘈嘈出来,这次是出自省上一位“高参”之口。又是这个媒体推波助澜,将其刊登出来而炒作了。炒作得煞有介事。大字标题是:“建议临潼区改兵马俑市”。这次我仔细觑,觑得明白,此人是西安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白某某,系陕西省“决咨委委员,”即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俗之谓“高参”。因其属“高参”,其“参谋”结果很有可能影响决策者。为防患于未然,遂一一驳之。
白高参提出临潼改名的原由,以外因而论,是借鉴,说是安徽黄山市、四川乐山市便是以文物景点命名,“这些城市正是利用景点的品牌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说黄山市罢,以黄山命名,大概取“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语)的风光,但此名却多遭物议,倘此市以久负盛名的徽州命名,则人文自然景观相辉映,最为得体。以徽州命名,并不影响黄山,徽州黄山之双璧,更是皖南的一个骄傲!今以黄山命之,虽意在小补,却有大失,失却的人文精神,厚重历史,东方智慧,决非几个“现把”就能买到。更何况该市经济的发展,有何证据证明就是由名称的改变所致?以白高参此论论之,不知长三角、珠三角,那里并无有什么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相提携,城市依然用着本来的名字,经济怎么就能那样高度发展?
白高参提出临潼改名的原由,以内因而言,则云临潼著名旅游景点集群,尤其以“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最具品牌效应。以兵马俑冠名,具有权威性与带动性,提升临潼形象,增加无形资产,促进临潼区乃至西安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白高参左一个兵马俑,右一个兵马俑,殊不知又是概念的错误,“世界第八大奇迹”,并非兵马俑,而是秦俑坑!殊不知临潼本是西安一个区,临潼之名胜即西安之名胜,西安之盛名对临潼亦大有提携。秦俑坑名气大矣。外国人说:到中国不到西安,就不算到过中国;到西安不看兵马俑,就不算到过西安”,国人更不消说,谁不知道它就是西安的最大名胜!旅客参观的是秦俑坑,并不在乎什么“兵马俑市”的名号。依照白高参的高见,假若有一天秦始皇陵地宫开发了,更是轰动了世界,“兵马俑市”是否又须改为“秦始皇陵市”?因为于始皇陵而言,秦俑坑只是一个陪葬坑而已。
天下无事,庸人自扰。将经济命门系于一名之变更,大抵靠不住;将经济发展与名字捆在一起,可能也是想当然。在号称文化大省的陕西,这位高参美丽的“童话”,使人感到除了滑稽,便是无聊——这是急功近利的短视,佛头着粪的讨嫌,故作高深的搅和,说到底,无非是想一鸣惊人。
但惊人要有惊人的本领。高参之参,实在应是“对症管用”,倘若做不到这个,而把无聊当有趣,那就只能以两字形容之: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