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陕西民间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惠怡
近些年来,陕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争取和实施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财政、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的持续增长不能过分依赖政府投资,还需要来自经济内部因素的活力。大力发展民间投资,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但是,目前陕西的民间投资发展面临问题众多。
1、融资渠道单一,民间投资发展缺乏后劲。陕西省计委调查资料显示,民营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完全依靠自筹解决资金的占到全部资金来源的75%左右,从金融机构融资的占13.1%。民营企业由于诸多因素制约,筹集资金主要依靠民营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相互拆借。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十分困难,更难以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
2、民营企业投资扩张动力普遍不强。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满足小型化、分散化发展,缺乏投资的内在动力。陕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本身缺乏优势项目和效益看好的项目,再加上民间投资受到多种制约,所以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政府投资的措施,但民间投资并没有积极跟上,不少发展势头较快的民营企业走完新生的高峰期,出现了停滞甚至颓势。陕西省以开发区高科技企业改制为标志的民间投资热潮,曾经吸引超越百亿资金,组建了超过百家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股份制企业。经过以建楼和购置资产为标志的发展后,现在这些企业经营水平多数又回到了改制前水平,相当部分的改制企业遇到治理问题,相当比例的投资者遭遇了失败。
3、隐性投资门槛依然阻碍着民间投资的发展。受历史、自然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的陕西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取向,影响着这里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国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但实际上,民间投资难以进入较高收益的领域。目前陕西民间投资相当部分集中于餐饮、住宿、娱乐、商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和为大工业配套的制造业,在政府垄断色彩比较浓厚的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领域涉猎较少。
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对策建议
1、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拓宽民间投资主体的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各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建立健全为民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授信贷款和信用证管理制度,积极为民间投资主体提供多种服务。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发展民间投资公司、投资基金、投资银行以及民营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民间融资机构。放宽直接融资条件,扶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允许民间投资者以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入股,积极参与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2、充分发挥租赁、信托在民间融资方面的作用。
充分发挥金融租赁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引进信托机制,拓宽信托融资渠道。2003年陕西省西部信托公司推出的天然气信托,提前20多天完成2亿元的销售额,说明信托投资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它切实为老百姓提供了收益与风险匹配的多投资渠道。
3、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投资创业。
这就要求金融机构通过采取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建立中小企业呆坏账核销准备金制度等措施,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成立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分散地方担保公司的风险。降低民营企业前期投资成本,保证民营企业及时开工,正常运转,走上良性循环道路。
4、完善配套政策及措施,为民间投资创造宽松的环境。
政府通过不断扩大改革开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积极引导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向西北地区;鼓励国内企业尤其是沿海企业参与西北地区开发,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积极鼓励东部民营企业在西部发展以此推动西北民营企业的发展。民间资本参与西北国企改革,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可提供政策支持措施。加快制定投资法,明确不同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投资活动中的各种产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