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进入铁路民航
民营资本力破市场垄断坚冰
市场不再是国有独享
近来,铁路、民航市场接连传出利好消息:国内第一条民营企业投资的衢(州)常(山)铁路今年第二季度开工建设,明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营;民资参股的东北长(春)双(阳)烟(筒山)铁路今年5月开工;3月4日,我国首家民营航空公司诞生。
无论是民营资本参股铁路建设,还是民营企业经营航空公司,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民营投资者看中什么
铁路、民航业具有高投入、回报率低的特点,那么,民营企业看中铁路、民航什么呢?常山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常山县石灰石资源丰富,光宇集团已于前年决定在该县投资22亿元兴建日产3万吨水泥项目,目前两条日产5000吨新型水泥生产线进展顺利。现在,常山县只有公路运输线路,没有铁路运输线路,要将如此庞大数量的货物销售出去,仅靠公路运输成本太高,而且运输量十分有限。为此,厂方向该县政府提出修建铁路的意向。水泥厂提出的意见与县政府不谋而合。
至于投资人的受益问题,铁道部计划发展司司长黄民说,由于路网的完整性,以及便于集中调度指挥的特点,中国铁路的整体效益是较好的,民资一旦进入,可以充分运用这个网络获取回报。例如,投资一段几百公里的铁路,得到的回报不仅在几百公里中体现,而且会在全路7万公里,乃至10万公里铁路网中体现。
铁路建设回报周期长,但较稳定。如果从单纯投资来说,寻找稳定的投资市场是较理想的,但从风险投资来说,就需要加以考虑了。
奥凯看中的是支线航线。这些年,旅游热点城市、大中城市航线已被几家大航空公司所占有,刚刚起飞的小雏难以与大公司抗衡,因此,目光自然瞄准了有发展空间的支线,也体现了国家发展货运、支线、西部开发等新航线的政策。
完善投资管理约束机制
民资获得准入后,更重要的是依法经营,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过去,只要大型建设项目批准后,一些建设项目单位擅自更改建设内容,使投资计划、招投标、施工建设、监督稽查集于一身,容易造成投资管理约束机制的缺失。
据了解,为了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铁道部多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投资公司,在为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同时,也更加健全了投资管理约束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刘俊海认为,民营资本进入铁路、民航市场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行平等准入原则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完善这些垄断行业的公司治理,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效率。刘俊海强调,在欢迎民营资本进入公共运输领域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应按公司法的要求,及时、足额出资,不要成为投机股东,而应成为长期、稳定的战略股东。
梁士斌 余东明 郑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