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02日
社会新闻
02

“人人受到局长接待”应成为常态

·纪卓瑶·

为期三个月的以“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妥善处理”为目标的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工作,即日起率先在安徽省试点,从5月中旬开始,这一以省、市、县(区)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开门接访为标志的活动,将在全国公安系统全面展开。

时下,在公安机关队伍中确实有一些害群之马,或执法不公,徇私枉法;或滥用职权,刑讯逼供;或闻警不出,查办案件不力;或违法乱纪,严重影响人民警察的形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开展“一把手”开门接待信访活动,集中处理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表明公安机关狠抓队伍建设、惩治害群之马的决心,实在是顺民心、得民意之举。

局长们集中时间,上下联动,不仅听起来颇有阵势,很鼓舞人,而且便于形成合力。对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整饬警风的作用当然不可低估。但笔者总感到,这种工作模式还是未能跳出运动式思维的怪圈。局长听取老百姓反映问题,怎能限定为三个月?不要说三个月能接待多少信访群众,能解决多少群众反映的问题还是个问号,三个月之后,民警依然我行我素,对群众麻木不仁,查办案件时贪赃枉法,老百姓又该去找谁反映?局长难道就可以不理睬了吗?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关系到一方的稳定、平安,不是三天两后晌的事,重要的在于完善相关的制度,建立局长接待群众信访的长效机制。

公安局长的“帽子”是群众给的,接待群众的信访、替群众主持公道是他们的本分。在国外,老百姓要见市长、州长很容易,还安排有专门接待时间。咱们的局长“吝啬”得很,只给三个月,还让你感觉是人家“开恩”。老百姓找局长总有结不开的“扣”,局长们应该放下架子,使“人人受到局长接待”成为一种常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