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们身边的“徐虎”
走进咸阳市西郊水厂问起阎隆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门卫师傅说:“昨天阎隆深和他的班组抢修一段破裂水管,干了一整夜,不知今天是否上班来了”。当记者走进给水工程筹建处修理班值班室时,见一身材魁梧的大汉,独自一人守护在电话机旁,此人正是阎隆深。
阎隆深1983年从部队退伍至今,一直当修理工,虽说如今已是班长,可他依然和工人们一样吃苦在前,工作上积极钻研技术,深谙管道、配电、水源井等生产运行及维修的每个环节,被同事们誉为“维修高手”、“管道家”。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我们身边的“徐虎”。
维修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行业,与之相伴的是苦累。多年来,阎隆深带领维修班成员在维护、抢修管道中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计时间长短,总是满负荷运转。无论大小抢修,他都是身先士卒,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阎隆深认为,一个管道维修工的自我价值只有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满意服务中才能得到体现,只要是与用户和群众吃水有关的问题,不管份内份外,他从未说过一个不字。
阎隆深带领的修理班平时承担着该处供水区域内13眼水源井、32面高、低压配电柜、5台高压电机、泵、15公里10KV高压配供电线路,20公里水管线及单位内部生活办公等大大小小的日常维护、抢修工作。
2004年11月份的一个星期天,凌晨2点多,热力公司在渭阳东路施工时将500米的自来水输水管道撞断,顿时、巨大的水柱喷射而出,很快在路面上积成了一片“汪洋”。这虽不在阎隆深班组的业务范围,可他第一个起床,立即召集队员,20分钟就赶到现场,在没有照明灯具、电杆随时可能倒和路面塌方的情况下,阎隆深第一个跳进刺骨的冰水中,带领队员接电装泵,排除积水,恢复管道,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饭也顾不上吃,直到第二晚7点30分险情才得以排除。此时大家一个个已成了“泥人”。
水龙头坏了,电器出了毛病,改水、接灯、走线,诸如此类的事情、辖区居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阎隆深。2000年建设路小区一用户由于操作不当,拧断了整个单元的上下水管阀门,水溢横流,阎隆深接到电话迅速赶到用户家里排除了故障,并为这家用户义务修复了便池。阎隆深这样为群众办好事的小故事举不胜举。
二十年平凡岗位默默工作,阎隆深已成为市民心目中响当当的应急“修理箱”。而这小小的应急“修理箱”,已成为连接政府与人民群众感情的坚强纽带。
本报记者 郭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