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无法释然的择校
近日,西安市莲湖区刘先生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被西安市某重点中学录取了,照理说这是一件着实让人高兴的事,可是刘先生还是犯愁,校方通知要缴16000元的费用。对于工薪阶层的刘先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为了女儿能上一个好学校,以后有一个好出路,这似乎又是不得不花的一笔钱。
其实,刘先生如果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应该让女儿在莲湖区的中学读书。可是他觉得这所中学好,且方便,因此选择跨区上学。尽管在教育部门的强调下,“就近”和“免试”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两大关键词,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家长依然选择跨区上学呢?很多家长认为,择校问题的实质就是择业。教育具有累积的效果,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此时的失败预示着在竞争中输在了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学校为了教学质量和升学压力,更希望招收成绩优异的学生。
可是这样的择校却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据刘先生讲,为了女儿能读上好中学,他到处找熟人打听中学考试的具体时间等情况。有一位同事的女儿也正读小学六年级。同事和刘先生说好,有考试的信息相互通知。可最后谁也没有告诉谁,而是在考试那天两位家长尴尬地在考场外相遇。为了各自小孩的前途,家长之间相互隐瞒、竞争。就连小孩,也会考虑到如果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就不会告诉这个同学某某学校有考试的情况。小小年纪已经懂得少一个对手,多一分机会的道理了。同时,这样的择校问题继续存在,也不利于整个教育的发展。最终只会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校际之间存在更大的差距。
择校,如何让人释然?
实习生 蒲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