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26日
企业新闻
02

“绿衣使者”刘班虎

(上接一版)在短短3年时间内,曾吓跑了5名乡邮员,而他,不仅一干就是16年,还干出了不小的“名气”:村里从孩童到耄耋老人提起乡邮员刘班虎,全都有口皆碑。1989年8月11日,是刘班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从那天起,他就坚持直投到每一户人家,将现在才在县城推行的“投递到户”承诺提前了十几年。他还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原则,凡是经他手的邮件,必须亲手交到当事人手中,决不为了省事让别人代领。刘班虎的服务范围早就远远超出了他的本职工作:翟家村80多岁的郭齐方老人,患病多年,需要经常服药。刘班虎得知此事后,主动做起了义务送药员,而且一送就是十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老人常感动地对人说: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啊。对段家乡的村民而言,刘班虎也是村民致富的引路人。

这条邮路大部分是落后的山区,村民因缺少信息来源,常常一年到头忙死忙活也挣不了几个钱。刘班虎注意收集各种资料,帮助村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花城村的雷勇泉等好几户人家通过他搜集提供的信息,大胆投资建塑料大棚种反季节果菜,不仅脱了贫,还新修了房。

我离不开群众

16年来,刘班虎已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意,村民们对刘班虎的信任也非比寻常,甚至连自己的存折密码都告诉了刘班虎。

刘班虎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有几家种子公司想出重金将他“挖”走,却被他拒绝。刘班虎说,他现在的一切都是邮政给的,这里的群众需要他,他也离不开群众,不仅自己要干一辈子邮政,还希望他的儿子将来能考入邮电学院。在采访刘班虎时,这位朴实的乡邮员指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用朴素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最大心愿:“要是这路也能变成柏油路,我为群众服务就能更快更及时,这里的群众也就可以更快富裕起来了!”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