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何总拿纺织品“开刀”
过去的一周之内,美国先后两次对中国纺织品“开刀”: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原产中国的化纤制针织衬衫、化纤制裤子、棉及化纤制梭织男衬衫和精梳棉纱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
此前的13日,美国商务部已经宣布对中国出口的棉质裤子、棉织衬衫和内衣裤这三类产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它们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今年最多只能增长7.5%。
“这是中美双方10年来在纺织品贸易上最严重的冲突,美国目前的态度实际上还延续着纺织品配额时代的思维方式,企图利用纺织品问题令中国作出让步。”一位专家这样评述。
中国强大的纺织品生产能力已经使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安。很多研究报告表明,进入后配额时代之后,中国纺织品将占全世界市场总额的50%到80%。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达成了《伊斯坦布尔协议》,力图联合对抗中国。
而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强硬态度,无疑将会博得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好感,提高美国在这些国家的地位。
纺织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因此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美国认为,一旦控制了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中国经济就会受挫。
目前,中国纺织行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10%左右。从业人员占14%多。而中国纺织业的实际海外依存度为30%,一旦纺织品出口受挫,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就业形势都会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纺织品的出口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自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一直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源泉。即使是纺织品退居到中国出口商品第二位之后,由纺织品创造的贸易顺差也名列其他商品之首。
以2004年为例,当年中国纺织品为中国创造了782.5亿美元的顺差,而中国全年的贸易顺差则仅为25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纺织品为中国保持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是美国对华施压的主要因素。美国国内一直认为,中国利用低估人民币汇率的方法向海外倾销中国商品,特别是造成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因此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
但中国政府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这就迫使美国再次拿起了杀手锏——纺织品问题,试图让中国政府在汇率问题上妥协。
5月26日,美国财政部长斯诺(John Snow)预计,在欧美宣布对中国纺织品采取进口限制措施之后,中国政府将在未来5个月内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而美国的参议员们则宣称,如果中国不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美国将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37.5%的报复性关税。
正在筹建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则是美国选中纺织品的另外一个因素。涵盖整个美洲的自贸区谈判将在2005年结束。为了配合这一谈判,美国纺织品行业已经将大量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加勒比海周边地区。抑制中国对美的纺织品出口不仅有利于在这些地区投资的美国企业,同时也可以促成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早日结束。
【链接】纺织品相关主要税种
增值税:国家对商品增值部分征收的税款。目前中国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出口退税:国家对出口商品返回部分增值税。目前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为13%。
企业所得税:这项税收并不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的出口价格,但由于所得税的征收将增加中国的经营成本,因此企业所得税将间接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目前中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为15%。
出口关税:是中国政府
对出口商品征收的税项。纺织品出口关税是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执行,目的是抑制纺织品出口增加过快。6月1日,中国宣布对74种纺织品增收的也是指这个税项,平均增幅为4倍。出口关税一般为从量税,也就是按照出口商品的数量征收税款,税率为元/计量单位。纺织品的计量单位有:吨、件、套和条。以棉质女西服为例,在一月份的税收清单中,该商品的出口税率0.2元/套,但在新的税收清单中,税率改为4元/套。也就是中国出口一套这样的商品,出口成本就增加3.8元。 (钮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