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北京续谋水价上涨引争议
全国水价最高的北京继去年涨价后今年将再次涨价,这也是1991年以来北京水价第十次调整。
北京市水务局日前称将配合市发改委制订出2005年的水价调整方案。北京市发改委表示,根据水价调整方案,2005年北京市综合水价将涨至每吨6元。
北京市水务局还称,这次涨价的直接原因是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建华在建议中提出,近年来北京缺水约4亿立方米,利用经济杠杆拉动节约用水,可以减少跑、冒、滴、漏。
而北京市水务局称这次涨价的理由有二:一是缓解水资源严重紧缺;二是有利于提高居民节水意识。
2004年,北京市刚刚进行了一次综合水价的调整,供水成本不可能在一年内就有太大变化,那么今年酝酿的再次涨价,主要就是为了促进节水。“但显而易见的是,去年的涨价对节水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否则就不必再接连涨价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张其仔教授正在做南水北调课题,他对北京市的水资源深有研究。据他介绍,北京市每年的用水量在40亿立方米左右,2004年的公开数字是34.6亿立方米,“这里面居民用水不应是最多的。”即使全部是居民用水,水价上涨也只能增加几十亿的收入,“实际上这对缓解水资源紧张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另外,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而言,其用水花费都由国家财政负担,提高水价不太可能促使他们主动节水。对于居民生活用水来说,市民节水意识的强弱也和水价无关。我们要节约用水,是因为水资源的宝贵,珍惜资源是现代公民一种重要的公德意识,不可能完全靠价格来调整。即便有人为了省钱而少用水,也并不说明其节水意识就提升了。
张其仔还强调,当前物价在上涨,自来水供应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带有垄断性,很难出现市场竞争使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成本也很难像其他产品那样有很多变动。既然水价并不是完全以供水成本为依据,那么多收上来的钱用到哪里去,如何让水价调整后的收益,更充分高效地服务于公共利益,相关政府部门应公之于众。
北京市政协委员张三力认为,人们对水等公用事业所提供的商品的需求往往缺乏弹性,既不会因为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导致需求大幅度波动,也不会因为居民收入的增减而导致需求的大幅度波动,“水就是涨到100元一吨,居民也还是要用水。但当公用事业的价格出现上涨时,对低收入家庭,可能会造成较重的生活负担。
他认为,由于城市公用事业本身具有的公共性、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对公用事业负有不可推卸的公共责任。因此,政府对公用事业进行改革时,应坚持公用事业价格政策的基本取向:既要考虑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体现,又要考虑公众的基本需求及收入分配的政策要求。“一味上涨肯定不是办法,涨到何时为止?” (李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