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民众教育馆
·侯蔼奇·
民众教育馆的全称为陕西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是普及民众教育的机关。成立于1931年2月6日,本部在马坊门:北大街设办事处;钟楼设讲演厅。民教馆(简称)的工作范围广泛,采用阅览室、读书会、演讲会、实物展览、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对民众开展普及性教育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民教馆在宣传抗战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战时期,民众教育馆利用馆藏书刊、报纸、杂志等进步读物吸引读者,引导民众投身抗日。民教馆为增加同人学识起见,特意成立了国人进修会,由本馆提供各种书籍,供会员自由选读,提高会员的学识水平。民教馆特派魏国栋主任负责筹组读书会,招收民众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研究。读书会暂分男、女、儿童三会,每周研究三次,报名入会的学生极为踊跃。民教馆成人读书会与儿童读书会经常举行座谈会,就抗战时期民众应付国难及民众除奸等诸多问题展开讨论。
民教馆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工艺品、图片资料等三千多件馆内陈列物品向民众灌输科学知识。抗战期间,民教馆拟将陈列展览的铁炮九尊捐赠给抗敌会。1937年为纪念“9·18”,民教馆特举办扩大宣传活动。活动内容有化装讲演、展览等;讲演活动分特约和固定讲演;展览活动有漫画、史料、图表、警语等。馆内悬挂图画、标语、名人语录等;馆外雇车作化装轮流讲演,并散发宣传品。民教馆为此次活动专门制作了展览模型,供广大民众参观。模型共分四种(一)以大刀刺破日本钢盔,并血染日旗,表示歼灭倭寇;(二)东北沦亡地图,使民众目睹警惕;(三)义勇军与汉奸之比较;(四)绘制抗日死难先烈及壮烈牺牲图,俾国人见而崇敬与仿效。同年11月,民教馆举办我军某师在山西忻口作战时缴获日军战利品展览。展览为激励民众抗日精神情绪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更激发起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
1937年9月由西京艺术研究会主办的慰劳前方将士美术展览在民教馆举行。此次展出的作品四百余件,有国画、西画、漫画及木刻图案等。除该会各同学作品外,还有阎甘园、于右任、刘海粟等名家的书画作品。此次展览所得款项委托抗敌会,全部转寄给前方抗日将士。
抗战时期,民教馆组建辅导团。在深入咸阳、泾阳等七县辅导民教工作的同时,辅导团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传单、标语、挂图等,通过展览、讲演等方式,举行国难民教宣传。联络各县民教工作者,特组织战时社教工作协进团,共同做好抗战救亡工作,并扩大举行抗战宣传。
民教馆曾多次组织人力编辑系统的讲演材料,对民众进行抗日宣传,激发民众的革命热情。根据需要,定期向民众作通俗讲演,扩大宣传的力度。1937年8月民教馆邀请教育界人士就“非常时期中的民众教育问题”进行讲演。邀请《秦风日报》、《民意报》、《西北文化日报》的社长、编辑作题为“抗战时期中的报纸与民众”的讲演。1937年11教馆为鼓励全民抗战精神起见,特邀请曾血战滹沱河,负伤归来的我军教导员李振西在本馆作抗战实况讲演。
民教馆筹组化装讲演团,常年深入基层进行化装游行讲演。1937年民教馆组织民众剧社,采择有益民众的剧本,挑选富有话剧经验的演员,排演《黎明之前》等名剧,赴陆军医院等处公演,慰劳伤兵。民教馆北大街办事处暑期歌咏队在西安广播电台播唱《示威歌》、《同胞们》二首救亡歌曲,表达民众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