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条街汪政权
望坡
汪精卫,名兆铭,字精卫,此人善于投机,无行多变,终于投降日本,做了汉奸,落得个万年遗臭。
清宣统二年(1910),汪精卫谋刺摄政王载沣而被捕,判死刑,他作《狱中诗》以述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其时27岁的他,充满豪气,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后减刑,武昌起义后获释,此人不死,果然遗害,先是在南北议和时吃里扒外,进而被袁世凯收买,阻挠革命,后又在1927年7月15日发动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1938年2月,他离开重庆,公开投降日本,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灵谷老人机智斥之以楹联。联曰:
昔具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
盖世,罕见,是嘲讽,亦是痛骂。因为盖世谐音“该死”,罕见谐音“汉奸”。
汪伪政权成立时,有刺汪的一诗一联,脍炙人口。诗的作者马君武,诗云:“潜身辞汉阙,矢志嫁东胡。脉脉争新宠,申申詈故夫。赏钱妃子笑,赐浴侍儿扶。齐楚承恩泽,今人总不如。”詈(音利)便是骂,齐楚指宋代金人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两个伪政权——以刘豫为儿宣帝的“大齐”和以张邦昌为儿皇帝的“大楚”。联的作者已难稽考。联曰:
国祚不长,八十几日袁皇帝;
封疆何窄,三两条街汪政权。
袁世凯改民国五年(1916)为其做皇帝的“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因蔡锷在其登基的前七日在云南发难,反对帝制,不少省份响应,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洪宪”只有八十几日,以此作比,预言汪伪政权同样短命。下联讽刺汪伪政权“势力范围”仅“三两条街”,虽说有些夸张,然而号令不出都门,却是实情。汪精卫“维新政府”的“行政院长”梁鸿志,“秘书长”吴用威,也被人以联刺之。联曰: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
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
轧,在此处读音为压,滚压之意。东汉时梁鸿与妻子孟光感情笃厚,举案齐眉的成语便典出于此。吴用是宋江的头号高参,《水浒传》中称其为智多星。该联将梁鸿志与吴用威的名字拆开,而成梁鸿之“志”与吴用之“威”,再以“短”“消”讽之,绝妙。
当汪精卫在政治上翻云覆雨时,其胞兄汪兆镛就对人说:“精卫心术不端,他日不仅贻羞汪氏,且将为国家罪人。”其时汪精卫尚未做汉奸,其兄已有先见之明。汪兆镛为著名词家,高风亮节,在抗战期间,宣称“汉贼不两立,我宁死不为虎作伥。”家中人甚至不敢在其面前提及汪精卫,因为一旦提及他就要大骂,汪精卫投敌,他便与之断绝了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