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24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皇帝戏带来的忧思 中国抗战催生《义勇军进行曲》 黄帝梦游古华胥 数字电影离我们有多远 一张“七·七事变”挑起者的老照片 沧海一粟 西乡照壁 好书者 母子两代英雄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03

沧海一粟

李福荣

成语“沧海一粟”为人们所常用,喻十分渺小。不少人认为其字面意思是大海中的一粒谷子。但稍加考虑,就发现这种解释不合情理,将“谷子”同“沧海”(大海)比较大小,就如同将桌同书本比较哪个重要一样别扭,因为二者非同类,只有同类事物才可比较。

其实,这里的“粟”是像谷子样的沙子。《辞海》释“粟”为“指颗粒如粟之物”。《辞海》释“粟”为“泛指粟状物。”如《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西南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郭璞注:“细丹沙如粟也。”杨万里《雪冻未解》诗也有这种用法:“独往独来银粟地。”“沧海一粟”出典于宋代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其义同“九牛一毛”“太仓稊米”一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