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粟
李福荣
成语“沧海一粟”为人们所常用,喻十分渺小。不少人认为其字面意思是大海中的一粒谷子。但稍加考虑,就发现这种解释不合情理,将“谷子”同“沧海”(大海)比较大小,就如同将桌同书本比较哪个重要一样别扭,因为二者非同类,只有同类事物才可比较。
其实,这里的“粟”是像谷子样的沙子。《辞海》释“粟”为“指颗粒如粟之物”。《辞海》释“粟”为“泛指粟状物。”如《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西南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郭璞注:“细丹沙如粟也。”杨万里《雪冻未解》诗也有这种用法:“独往独来银粟地。”“沧海一粟”出典于宋代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其义同“九牛一毛”“太仓稊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