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王海
王海,小学三年级学历、中铁一局桥梁处的一名工人。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迄今已设计出6台架桥机,参与了几十座桥梁的建设,完成技术革新与改造43项,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23项,为企业累计节约资金近千万元。
王海凭借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他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的巨大成绩,先后被授予“火车头奖章”、铁道部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上世纪60年代,王海随父母从山东来到陕西。那时,性格内向的王海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想尽快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祖国建设中去。17岁那年,王海参加了三线铁路建设,来到中铁一局,成为工地上的一名普通钳工。
出发前,父亲嘱咐王海:“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让王海铭记了一辈子,并且在以后的岁月中,就是遵循这样一条看似简单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
然而,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让王海最初的成长之路布满坎坷,他也注定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
为了尽快掌握技术,王海随身带着一支笔,走到哪儿记到哪儿。只要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他就虚心请教同事,来了专家,他就端茶倒水和人家套近乎。日复一日,终于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让这个普通的工人尝到了知识的力量,一些小改小革的成功,也让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渐渐地,工人专家王海的名气越来越大,虽然还只是工人身份,但如今的王海却可以与专家比肩而坐。
来自新疆的阿木力克木至今记得刚到桥梁处报到时见到王海的情景。那是在2002年8月的一次培训会上,王海给新职工介绍经验。他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为了学习,竟然在捡来的废弃水泥纸袋上记笔记、画草图!看不懂三视图透视原理,就用萝卜和土豆刻出机件模型。王师傅好学习的精神和方法真让阿木力克木感动,从此,王师傅就成了他学习的榜样。
王海知道,自己的成才之路走得很难,所以,他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让年轻的技术人员少走些弯路。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