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清扫糟蹋文学名著的歪风
·朱介人·
近年来,文坛上刮起了一股糟蹋文学名著的歪风,什么“大话”、“歪说”,什么“水煮”、“戏说”,什么“歪批”、“酷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这股歪风集亵渎、戏弄、调侃之大成,对文学名著百般蹂躏,肆意践踏。在《大话西游》的造孽下,《悟空传》、《春光灿烂猪八戒》、《沙僧日记》等接踵而来;在《漫画歪说西游记》招摇下,《红楼梦》、《三国志》、《水浒传》等都被“歪说”了一番;在《水煮三国》的浸淫下,《麻辣三国》、《烧烤三国》、《唐僧的马》、《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商道红楼》等纷纷出笼。根据《西厢记》改编的《西厢奇缘》拉出皇帝来和张生、莺莺搞起了三角恋爱;《金瓶梅前传》中武大郎是家资万贯的暴发户,潘金莲是地位低下的小保姆,西门庆是纯情的小学徒,而武松则成了大义凛然的警察。他们不仅热衷于对古典文学的调戏,也不放过对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名著的篡改。在他们的笔下,少年闰土摇身变成了“古惑仔”,孔乙己偷东西是为了资源共享,而卖火柴的女孩则是个促销女郎……许多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被涂抹得面貌皆非、魂飞魄散,神圣的文坛也被搅得波翻浪涌,乌烟瘴气。
糟蹋名著是文坛的耻辱,是文学的一场灾难。我们要喝令糟蹋者住手。因为只要把他们的这些伎俩放到X光机下透视一下,就不难发现这股歪风说明了什么。其一、脱离现实,闭口造车。利用文学名著的声誉,以卑劣的手段把其中的情节重新整合,把其中的人物改头换面,在文学的殿堂里制造令人恶心的文化垃圾,严重地污染了圣洁的文坛。其二、叛经离道,违背方向。文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理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然而一些人,背离了文学的根本方向。其三、源泉枯竭,创作技穷。糟蹋文学名著的人,根本不到“人民生活中”去,自然源泉会枯竭,只好去胡编乱造;只好到文学名著里去玩弄花招。其四、重娱轻教,滑入歧途。长期以来,文学名著的潜移默化作用一直在改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灵魂,其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然而,如今这种教育作用却很少有人提及了,而是把文艺的娱乐作用捧上了天,以至发出了“娱乐至死”的嚎叫。美国的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纽约大学已故学者尼尔·波兹曼的文化批评专著《娱乐至死》,仅只是对电视文化的声讨,而我们却比美国“先进”得多,不仅电视“娱乐至死”,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都在“娱乐至死”。我们的历史在“戏说”中被切割成了赏心乐事,我们的文学在“调侃”中变得诲淫诲盗,我们的影视在“玩弄”中显得空洞无物,我们的音乐在“逗引”中充满阴阳怪气。这种风气将民族矛盾、信仰冲突、理想论争、利益纠纷等重大的苦难悲喜,都掩盖在嘻嘻哈哈的无聊娱乐之中了,致使我们的文学艺术滑入了歧途。
糟蹋文学名著的歪风,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学现象,而是关乎文学的根本,我们绝对不能等闲视之。现在,糟蹋文学名著的歪风已经引起文学圈内外的不满和愤慨。但只有群众的反对和抵制是远远不够的,有关领导部门的尽职尽责和强化管理,才会从根本上打击和遏制这股歪风。为了文坛的神圣,为了文学的纯洁,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彻底清扫这些文学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