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仿钧和钧仿?
一、仿钧
仿钧是以窑口自身的某些优势,借鉴钧窑的特点,创烧成功的一种类似于钧窑而非钧瓷的作品。历史上著名的仿钧有广东石湾窑的仿钧,江苏宜兴窑的仿钧,浙江铁店窑的仿钧和江西景德镇的仿钧。
1.广东石湾窑的仿钧。始于明代中期,盛于清代康雍时期。广钧以石湾当地陶泥为胎,施底釉和面釉,并一次烧成。呈色以蓝为主,杂以红、紫、白诸色,以茄皮紫、石榴红、槟榔红、回青等色为上,代表作为“雨洒蓝”。
2.江苏宜兴窑仿钧。江苏宜兴窑仿钧的作品简称“宜钧”,始于明代中期,盛于清代乾嘉时期,由鼎山镇欧子明创烧。它以紫砂和白泥为胎,施底釉、面釉,在温度1200℃时烧成。釉色有天青、天蓝、灰蓝、月白、葡萄紫等,色泽乳浊莹润,类于钧釉。
3.浙江铁店窑仿钧。始于元代,是北方窑工因战乱南迁后与当地窑工合作的产品,以碗、盆、盘类居多。胎质呈紫色,釉色闪青,也有月白、天青之色。浙钧莹润优雅,烧成工艺类于宜钧。1977年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发掘后,其中有元代钧瓷94件,经专家考证是浙江铁店窑的仿钧作品。
4.江西景德镇的仿钧。江西景德镇仿钧有两种,一种是“景钧”,另一种是“炉钧”。
“景钧”始于元代,盛于清雍乾年间,主要是北方窑工南迁与当地窑工共同合作的结果。前期以釉里红为上品,后期以铜红釉为代表。如祭红、郎窑红、豇豆红、醉红、海棠红、茄皮紫、梅子青、玫瑰紫等,典型的还有蟹壳青、黄斑点、鳝鱼黄、蛇皮绿、吉翠等。
“炉钧”兴盛于清雍乾年间,以仿宜钧为旨,多以紫砂为胎。呈色典雅清新,多以红蓝相间,中杂青斑点、红斑点。以青斑点为主的时称“素炉”,以红斑点为主的时称“晕炉”。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二、钧仿
依据钧窑成熟的工艺,吸收或借鉴其他窑口的某些特征创烧的一种类于钧瓷又非钧瓷的作品。
1.卢氏钧窑的卢钧。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卢氏二代传人卢天福三兄弟创烧。
2.钧兴公司的“钧仿”。钧兴公司创建于1904年,由当时的禹州知州曹广权和富商胡翔林等合营,以“雨过天晴”器为上,流传于民间的多是“瓜皮绿”。
3.50年代的“大火蓝”。“大火蓝”由神垕艺人王凤喜(1890—1975)首创,50年代兴盛于地方国营豫兴瓷厂,釉色纯净如碧空蓝天般莹润透洁,采用高温氧化焰烧成。
4.70年代的“冰花釉”。始于70年代末期,是借鉴景德镇结晶釉的产物。因呈色稳定、匠气十足、审美风格单调,且釉体流动性很大,常过足、黏足,只生产了很少一部分。
5.80年代的“新工艺”。以禹县钧瓷二厂为代表。它是借鉴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工艺特征,在推板窑中一次烧成的,呈色紫红,近祭红,底色浅青,无开片,非铜红釉窑变,缺少自然美感。 (杨牧之)
钧窑玉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