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彭建文
为黑峡村建起“绿色银行”
山高、沟深,田薄、地瘠,贫穷、愚昧,这是地处秦岭腹地洋县黑峡村的过去;山青、水秀,田肥、苗壮,富裕、文明,这是历经二十余年奋斗,把名字写进北京城的黑峡村的现在。那么,是什么力量改变了黑峡的历史?又是什么力量塑造了黑峡这座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上的丰碑呢?
走进黑峡村,记者感受到一股清新、淳朴、和谐之风,无形中想到了陶渊明、桃花源与现代文明的交接。——自来水、电视机、摩托车、席梦思床;党员活动室、村民俱乐部、青年图书馆、卫生所、供销点;花红树绿,青山叠翠,亭台映水,鱼跃塘库……这一切都是黑峡村现在展示给我们的镜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上380口人的黑峡村支部书记的彭建文,面对村民们一张张浮肿的脸庞,他坐立不安,常常苦思冥想。最终下定决心,无论吃多大的苦,一定要带领群众改变黑峡村的面貌。全村仅有的80多个劳力跟着彭建文开始拦河挖库、凿山修路、连山架桥。他们从几十公里以外的汉江河运沙,从大山上开采石头,在岩石上凿水渠,在山腰间挖塘、造田,几次彭建文累得晕倒在工地上。他们发誓要在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面对本地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经过调研,彭建文认为植被破坏是主要原因,必须从退耕还林做起。彭建文遂到县林业局请命,求得200亩“林粮间作”试验山,栽起了杉树。当群众看到树长得又粗又壮,发现了植树的价值和前景时,每逢春秋,群众便自发背上干粮提上水壶,纷纷上山栽树。十多年来,全村累计在三沟、两坡栽杉树2万余亩、320多万株,种植核桃树1000亩、枣皮6万株、黄芩1000亩,发展杜仲、黄柏、厚朴等经济林木3000多亩,直接经济价值达2亿元之多。黑峡的山绿了!黑峡的天蓝了!黑峡的植树造林不但为改造大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而且为自己和子孙们建造了一座“绿色银行”。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