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22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头版 构建和谐社会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警钟长鸣 镇安县粮贸公司破产坑害了谁 导读 维护社会公平任重道远

当前版:第A1版:北国周末-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头版
01

维护社会公平任重道远

□邵道生

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平”是“大锅饭式的公平”,它决不允许“一小部分人富起来”,否则就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就会受到指责,受到批判,因而整个社会缺乏活力,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在这种背景下讲“效率”、讲发展亦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潜量而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具有“激活功能”。

但是,讲“效率优先”,决不是不要“公平”,更不是将“公平”弃之一边。然而,我们的社会有时候还是容易出偏差、走极端,在一些地方、部门、领域就变成了只要“效率”不要“公平”,哪儿还有什么“兼顾”两字?“公平”完全被抛到了一边,而且打的都是“改革开放”的旗号。想一想,从上世纪对中国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几种“发展类型”,如农村发生的大规模圈地运动、工业领域发生的一卖了之的所谓改制运动、城市发生的大规模拆迁改造运动等等来看,“效率”被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能看到“公平”被“兼顾”了吗?所看到的是群众的利益被无情地侵吞了。

“效率”和“公平”关系严重失调、失控的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因“贫富差距”而导致的“两极分化”问题越来越显性化了。据一些专家的研究,中国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而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中国是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2003年,中国最富与最穷人群的收入比例是9.1:1,到2004年,最富与最穷人群的收入比例是9.5:1,不但城乡差距拉大,城市里的贫富差距也在继续拉大。

这个结果说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里。

统一认识是关键。并不是所有的领导人都能清楚认识到“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的必要性,而一些前卫的理论家亦是用“代价论”来轻描淡写地将严峻的“两极分化”态势视作为“社会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所以,不扭转错误思想,“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就是一种空想。

正视矛盾是基础。我们必须正视因“社会不公平”而积累的社会矛盾,必须正视它的严重性、危害性,不能“大而化小,小而化无”。更不能熟视无睹,必须看到在一些地方、部门、领域,部分领导为了所谓的政绩,为了官帽,将本地方、本部门、本领域存在的严重的不公平问题掩藏了起来,有的甚至采用高压手段激化矛盾。所以,不解决一些地方、部门、领域领导的错误态度,“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就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屁股坐正是根本。应该说,中央的政策本是公正的,然而都被“歪嘴的和尚”将“经”念歪了,搞偏了。什么原因?主要是有些领导的屁股坐歪了,不是坐在广大人民一边,而是坐到少数人有钱人一边,不是坐到穷人一边,而是坐到富人一边。更为“厉害”的是有的领导与少数心术不正的有钱人结成了“利益同盟”,一齐起来对付无权无势的人民群众,打碎他们的饭碗,夺他们的地,拆他们的屋,还不让他们“讲话”……所以,不解决领导干部的屁股是不是坐歪的问题,“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则是一种乌托邦。

“获利回吐”是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公平”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问题”了,有的“历史问题”还很严重,影响到一大片人。怎么解决这个“历史问题”?怎样将过去的不公正变成现在的公正?我想,对这个“历史问题”不能一笔勾销,让“非法获利者”来一个“获利回吐”。当然,“非法获利者”是决不会自动地“获利回吐”的,就得靠法律,就得靠党的政策,就得靠反腐败。所以,若是离开了法律、党的政策、反腐败来解决这个“历史上的不公正”,“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就只能是一句虚话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