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29日
北国周末-焦点话题
02

制度:不是一人腐败变成几人腐败的工具

·张光慧·

当前,社会各界对制度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期盼,通过制度建设消除腐败得以生根发芽的温床,通过制度建设创建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生存环境。然而,人们却惊奇地发现,虽然有了制度的不断推陈出新,但腐败仍然顽强地生存,且更具伪装性,甚至因为有了制度而使腐败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除此之外,人们还惊奇地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或者潜规则,那就是:往往有了制度以后,原来一个部门的腐败变成了几个部门的腐败,原来一个人的腐败变成了几个人的腐败。

比如说,某县原来的招工录干调动大权掌握在县委副书记手里,但是,一个人独掌大权很容易产生腐败,因而进行制度建设,县委由此做出这样的制度设计:县里人事调动、招工录干必须有县委党群副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三个人签字同意,组织人事部门方可办理手续。于是,自从有了这个制度以后,想办成事的人就必须往这三个人家里“拜码头”,缺一不可,一个人腐败变成了三个人的腐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制度设计不合理、不科学,虽然有了初步的分权,但没有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制度设计的技术水平以外,主要是因为部门立法现象的大量存在。部门立法,往往只注重本部门权力的设计,忽视本部门责任的设计,宁可设计得粗一点,也不愿设计得细一些,好扩充部门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好给部门多留一点“活动空间”。部门立法还不可避免地本能地回避权力制衡机制的设计。这些由于制度设计本身而带来的问题,使制度本身充满可钻的“空子”,给制度执行者(往往也就是立法起草部门)的腐败提供绝好的机会。而制度设计中的分权设计,制造出使一个人腐败变成几个人腐败的可能。

第二,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特别是舆论监督,主要是因为外部没有足够的知情渠道,同时,没有一个能够让群众广泛参与和自由发表意见的场所和机制。权力部门或者有权人用权,一般都开会研究,或者行政长官裁断,至于怎么研究的,凭什么决定,外人一般不得而知。在当今社会,由于缺乏最起码的知情权,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个普通百姓想办成一件事,最直接想到的途径是“走夜路”,也就是“拜码头”。甚至一些百姓已经认为,收了钱给办事的官就是好官。如果办成一件事要找三个人,这三个人都收了钱,办成了事,这三个人也都是好人。甚至一些百姓已经习惯了对这些收钱办事的官感恩戴德。在这种社会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下,一个人腐败之所以能自然而然地变成三个人腐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相关利益人维护制度良性运行途径不畅和成本太高问题。明知别人串通一气,却无可奈何,人家的程序看起来都合法,做手脚在什么地方,你又拿不出证据。有怀疑,能做的最多是举报,举报以后,人家受理不受理,查还是不查,认真查还是应付查,什么时候能够查出结果一概不知。况且你去举报,还要担心传出去,在行里破了行规,坏了名头,这个损失可就更大了。再者,凡是有腐败的地方,就有不当得利者,有不当得利者,一般而言,就会有利益受损者,然而,事实上,却未必如此。比如说招投标,五支队伍去投标,说不定其中三家都是一个基建老板的队伍,另外两家,先协调协调,出场费二十万,也不吃亏,除了标书制作费以外,不做工也能净赚十几万,不值才怪。况且,下次你做买卖时也需要人家给你配合配合呢。两相权衡取其利,谁还愿去充当维护制度的“殉道士”呢?

杜绝使一个人腐败变成几个人腐败现象的存在,有什么灵丹妙药吗?这是对制度设计者们的一个严峻考验。

首先,实行开门立法,逐步消灭部门立法。

要想使制度从它一诞生之日起就比较成熟和完善,就必须走民主立法之路。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政治准则,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在日益纷繁的社会生活中,民主制度及相应的议事程序,是保证各方利益都能够得到均衡体现的唯一途径。在立法过程中,民主立法原则更显得格外重要。要做到民主立法,就必须开门立法,使立法的全过程置于民众的广泛监督之下,使人民的意志真正体现到法律当中去。

其次,保障民众知情权,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无论是人大的立法权,还是政府的行政权,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当然有权知道人大是如何履行自己所赋予的立法权的,政府是如何履行自己所赋予的行政权的。而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就必须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赋予媒体监督权,因为每一个个体的民众不可能都去做监督的具体实践者,而这个时候,媒体却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最大多数民众的知情权,保障了媒体的监督权,也就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监督权。

实行开门立法,逐步消灭部门立法,实现相关利益人、专业精英和民众民意的平衡,使制度设计更趋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加强群众监督机制特别是舆论监督的力量,坚决杜绝一个人腐败变成几个人腐败的现象的蔓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