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09日
头版
01

看政绩,还要看成本

·建达·

国家审计署负责人日前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说,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要看其在位期间出了多少政绩,还要查清这些政绩背后的负债情况。国家审计署负责人的话可谓点到了要害,给我们如何看待官员的政绩,如何评价官员的贡献,如何防止“政绩工程”提供了启示。

政绩和“政绩工程”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政绩是官员认真履行职责,兢兢业业工作,为自己服务的地区和群众所做的应有的贡献。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刻意制造所谓的政绩,人们称其为“政绩工程”。这类工程看起来风风光光、像那么回事,其实,后边藏着许多“猫腻”,有的是以损害公众利益为前提,有的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总之国家和人民付出的成本极高,而得利的是少数个人。

比如,有的地方为了显示领导的政绩,动用有限的财力修建广场、景点、纪念物;有的地方在缺水的情况下搞什么泼水节、泼啤酒节;有的地方为了所谓的“绿化工程”,高价引进草种,种不活,次年再引进其他品种;有的地方不顾能源缺乏,大搞“亮起来”工程,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政绩工程”的后面,是巨大的浪费和损失。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也是一种极端不负责的行为。清醒地认识这一点,才能坚决遏制弄虚作假之风,不让国家财产和人民的血汗钱付诸东流,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政绩工程”之类的东西大量流行,反映了我们对政绩的评估还缺乏科学的标准,对政绩的监督还缺乏严密的制度。审计署提出不仅要看领导干部在位期间出了多少政绩,还要查清这些政绩背后的负债情况,这是一种符合实际的观点,对热衷于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人是一个遏制,对求真务实、不谋私利、一心为民的领导干部,是一种鼓励和支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