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不是理由
我有不少同学及同事其质材原本是十分出众的,他们或有作家的天赋,或有诗人的潜质、或有书画家的才能,但后来他们让这样那样的忙忙碌碌的海洋淹没了自己的才华,到头来,不少人等闲白了少年头,渐渐成了庸常之辈,空留下一声叹息。更为可叹的是,不少人将爱好和才华的放弃归之于忙,“忙,顾不上”,几乎成了许多人为自己开脱的绝妙理由。
从政经商也罢,习武劳作也罢,生儿育女也罢,孝老慈幼也罢,人生始终摆脱不了一个“忙”字。问.题的实质恰恰在于,有的人在忙中忙出了名堂,有的人却在忙中忙出了平庸;有的人在忙中丰富了自己,有的人却在忙中应酬了别人;有的人在忙中保持了平常心,有的人却在忙中膨胀了权利欲;有的人忙于跳舞泡吧打麻将,有的人忙于读书求知学技术;有的人的忙是无能的表现,有的人的忙是能干的标志,可见,忙是有量和质的区别、优与劣的比较的。
忙,是不可避免的。人,是不怕忙的,怕就怕,一个人除了忙,还是忙,再不会别的。近几年,屡见报刊电视的贪官王宝森、成克杰、李真之流,于人生无甚好尚,于艺术无甚追求,他们成天所忙碌的是如何升官、敛财、猎色,如何“胡吃、胡吹、胡来”。这种人,忙于声色犬马,毁于酒绿灯红。完全没有人生之趣可言,只有一副可恶的嘴脸。有的人终身在官场忙碌,一朝退休,便无所适从,朝暮不宁,魂不守舍,失落之情,如丧考妣。这种人的生命境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生未有癖好埋下的祸根。
人无癖好,面目可憎;人有癖好,受益终身。山水草木之精神,花鸟虫鱼之情趣,琴诗书画之雅好,挥豪走笔之洒脱,无不是赋于忙的人们热爱生命的情调。这种情调,在执着的人生追求中,往往是调节繁忙工作、减轻心理压力、化解浮躁之心的一剂良药,他们背后皆会上升为统摄精神的关键,左右或影响人们生命的观念。毛泽东戎马倥偬,好吟诗词;周总理日理万机,喜养海棠。邱吉尔曾两任英国首相,他打仗、写作,再打仗、再写作,终于写出了六大卷四千八百多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传世之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成了政治和写作两个战争的胜利者。素有“将军诗人”之称的朱增泉,已出版诗集散文集达10卷之多,但他却从未用过一天工作时间,他读书写作的“秘诀”就是两个字:“熬夜。”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先后获“八一”文艺奖。他们都在忙中超脱了出来,成就了一番“闲的事业”。
忙是一种生命现象。忙有忙的理由,闲有闲的价值。不忙,闲就无法依托;不闲,忙就无法超脱。忙,是生命之重;闲,是生命之轻。忙之失重,最容易使一个人平庸;闲之失衡,也很容易使一个人消沉。忙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在忙中滋生出来的懒惰,这种懒惰往往会慢慢吞掉一个人一生的才华和发展自己的机会。一个人的生活受爱好支配,就会点燃生命的激情。爱好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个终日为这为那繁忙不堪的人,越是有许多事情放得下,他就会越富有。当今社会,竞争更甚,变化更快,生存压力更大,愈是如此,就愈需要人们忙里偷闲,潜心其爱好,专注其特长。须知,愚鲁忙碌误才俊,雅致闲暇出人杰。谁都不应该让昏头昏脑的忙忙碌碌荒芜了自己,蹉跎了人生。跳出忙的怪圈,扔掉忙的盾牌,才会于忙中享受闲的滋养,于闲中补充忙的缺陷。闲,不是放弃。忙,不是理由。 (赵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