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是逼出来的
袁波
有人说杂文是想出来的,有人说杂文是“熬”出来的,有人说杂文是悟出来的,这些说法都有道理。我对杂文的感受也有一点,那就是:杂文是逼出来的。为什么我要使用这个“逼”字?缘由就在于这个“逼”字最能表达和反映我读杂文和写杂文的心境。
杂文之所以是被逼出来的,原因就在于社会中有污泥浊水,有阴暗面,它逼得写杂文的人不写不行,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一般地讲,写杂文的人人都是些有血性的人,“路见不平一声吼”是他们投笔的必然地思想与情感反映。譬如,他们看见有人在那里搞腐败,有人在那里鱼肉百姓,有人在那里糟蹋民主和法制,有人在那里挂着羊肉买狗肉,等等,一看到这些,他们就不由得愤怒起来,就不由得要执起批判的武器,就不由得要分辨个是非曲直。这么做盖缘于杂文家那深深地忧患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忧患意识,他就不可能拍案而起,就不可能勇敢地站起来向污浊和阴暗开炮。上个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能够产生鲁迅?根本的原因乃是鲁迅生存的时代造就了鲁迅。换句话说,鲁迅的产生也是社会逼出来的结果。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写杂文?并且还出现了一大批有建树、有影响的杂文家,从最直接的原因上讲,就是我们的社会还有不少的“病”,而且有的“病”还害得不轻。正是这些“病”逼得一些人要写杂文,要当杂文家。
我说杂文是逼出来的,是说杂文家容不得肮脏和黑暗阻挠社会前进的步履。他们的良心使得他们要不停地对各种肮脏和黑暗进行批判和拷问。也就是说,杂文家的笔主要是叫板社会之病症的,他们不能回避现实,不能回避矛盾,就像医生面对一个身患疮疥的病人一样,要坚定拿起疗治的手术刀。也只要在这样的心态下,写出的杂文才有澎湃的激隋,才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杀伤力。就我而言,我是非常喜欢那种竹筒里倒豆子式的犀利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人多是逼出来的,而不是为写而写的写出来的。因为它是逼出来的,它往往更能代表民意、反映民声,也就更容易受到读者的青睐。也许这样的作品缺少了一点书卷气,缺少了一点艺术性,然而,它的胆识和影响却绝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尤其在许多丑恶者的脸皮机关枪也打不透的今天,多产生一些真正被逼出来的杂文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说到这里,得赶快声明,鄙人并不是在反对杂文要有书卷气和艺术性。事实上,许多高质量的杂文正是通过它完美的艺术性和丰富的知识含量阐述了极为深刻的思想。鲁迅的杂文就是典范。当今一批有影响的杂文家的作品也是典范。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现在的一些杂文家的作品只在书斋里转悠,有些似乎已经在“遁世”了。好在有人开始为我们的杂文前景担忧了,这种担忧于杂文也是一种忧患。这是好事情。只要我们真正树立起了这种忧患,那种被逼山来而又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杂文作品便会一篇又一篇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呼唤被逼出来的杂文,更呼唤被逼出来的又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