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21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焦点话题·文化视野 靠什么解决“穷人太穷”的问题 床上能培养出“干部”吗 和谐社会需要民间组织大发展 时事点评 巴金留给我们什么 “世态炎凉”续说 该不该为急流勇退者鼓掌 限用方言对么

当前版:第A2版:北国周末-焦点话题·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焦点话题·文化视野
02

限用方言对么

·端木·

近日,广电总局发了一个《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

这一通知和前些时候广电总局“禁用港台腔”的规定,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要求文化生产部门大力推广普通话。大力推广普通话,这是法律的要求,并没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推广普通话是否意味着必须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绝对禁止方言?显然不必。许多经典红色影视剧中,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浓重的乡音,给人们很强的亲切感和历史的真实感,如果都改成标准的普通话,感染力势必大打折扣。

如果今天以“推广普通话”为由理直气壮地封杀影视方言,明天是不是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要求地方戏曲“都必须用普通话演唱”呢?

以一纸禁令对待文化领域中许多争议性问题,表面上看是懒惰,是不愿耐心细致地对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处理,而从更深的层面上看,其实是公权机关对公民“文化多样性”合理诉求的不尊重和漠视。公民有权利要求文化的多样性,如果公权机关能从这个角度认识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就不会轻易做出过度干涉公民文化生活的行政举措。

尊重这种公民权利,给文化多样性留下生存的空间,有关部门应该做的,不应是打杀多样性,而是倡导自己推崇的东西。以推广普通话为例,真正有价值的作为,并不在于对方言做出了多少封杀,而在于对推广普通话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文化的多样性并不会威胁主流文化,并不会与公权倡导的强势文化相冲突,只要规划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合理分工,把握好其中的尺度与分寸,这并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反而是政府部门简单、粗暴的行为把问题复杂化了,在招致公众集体反感的同时损害了自身的公信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