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发现汉代“长存桥”木桥遗址
灞河汉代“长存桥”遗址局部
灞河汉代“长存桥”遗址全景
据文献资料载,汉代灞河木桥故址在今灞河桥下游西北十余里,新汉代王莽曾将该桥命名为“长存桥”,因灞河洪水经常泛滥,致使该桥岌岌可危,虽曾多次维修加固,也阻挡不住洪水的频频侵扰,多年以后,该桥被毁废弃。隋开皇三年,南移上游今天的灞桥,改用石料重新建桥。
今年国庆节期间,连续多日的雨季,灞河洪水再次暴涨,又将下游距灞河老桥十余里,位于灞桥区段家村村西,灞河东岸河床上一处高压电铁塔下座基旁汉代古木桥遗址冲出。现场观察,该桥遗址共有7处,在高电压铁塔塔基西侧有5处,间隔不远,较为集中,塔基东侧有2处。因该桥遗址处于河床上,随时都有再次冲毁的危险。
从已暴露在外的古桥遗址观察到,该桥为木结构组合,有的像木箱体结构,松木板有序排列,纵横交错,结构严谨,全部采用木榫卯或凹凸槽型扣板连接,未见使用任何铁钉及其他铁制器物。有的则像水上码头,使人上下乘船方便。其他的则为木结构桥,除最北边的木桥埋在淤泥中外,其他的均埋在砂石之中。在遗址南侧,还有几根40公分见方、长约3.5米的方型木料。据了解,考古部门曾在此采集、征集到铜铃、铜马镫等文物,在遗址周围还发现了一些汉代砖瓦、陶片及半块带“亭”字文砖、五铢钱等文物,为研究汉代古河道位置以及木结构古桥遗址、汉代文化等方面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证据。
□文/图 王祥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