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与双桥
·涂强·
到周庄游览,双桥不能不看。有人曾说,双桥因周庄而存在,周庄因双桥而驰名。个中的奥妙,只有到过周庄才能知晓。
双桥,顾名思义,是由两座石桥组成的桥。一座是石拱桥世德桥,还有一座是石梁桥永安桥。在周庄镇区东北,清澈明净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流到这里交汇成“十”字,为了方便两河对岸群众的过往,桥梁的设计者也就巧妙地将两座石桥依河联袂而筑,使双桥显得格外新颖、别致。因为双桥的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均由周庄里人出资建造。至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和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两桥先后重修和重建。1957年,永安桥再次修缮。
在周庄,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桥下碧水涟涟,岸上绿树掩映,来来往往的小船如江南女子手中细细的绣花针,在桥洞中穿进穿出,织出一幅幅四季景色不同的水乡风情图画。
关于双桥,还有一则真实动人的故事。
1984年春,赴美留学的著名青年画家陈逸飞,回国前往周庄写生。当时昆山至周庄的公路尚未修通,只能走水路。他便独自一人租了一条小船,经陈墓去周庄。由于行程短促,陈逸飞没有时间在画板上一一写生,只好先用摄影这种最便捷易行的方法记录下周庄的美景。陈逸飞在周庄整整盘桓了一个星期,直到将旅行箱里的胶卷全部拍摄完,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而发现双桥,就是陈逸飞这次周庄之行最大的收获之一。
以周庄景色为题材的油画,陈逸飞一连作了好几幅,且都是写实,充分展现了中国江南水乡的神韵。描绘双桥的这一幅,他最后定名为《故乡的回忆》,画作上每一个细小的笔触,都饱含了这位海外游子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让人过目不望。《故乡的回忆》连同他的其它37幅作品,于纽约的金秋时节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所属的哈默画廊展出,引起极大的轰动。1984年11月,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油画《故乡的回忆》重金买下,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同志,被各界传为佳话。1985年,《故乡的回忆》被联合国选为首日封图案,使默默无闻的双桥从中国的一个江南小镇走向了世界。周庄,也以她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和诱人的水乡风光为世人所识。
双桥和周庄,从此名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