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风水轮流转 本领胜文凭
大学毕业生“回炉”高技能
(上接一版)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服务中心经理董小泰先生告诉记者:技能人才的匮乏主要是由于前些年社会上普遍重文凭而轻技能造成的,那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人才,中专或技校生不是人才;进机关、做白领有前途,当工人没出息”,偏执的“技术工人不是高级人才”的观念导致技工荒。技工荒的出现是劳动力市场化后职场对以往偏执的人才观的一种反弹和校正。现在,技能人才已跻身于四类人才(四类人才指党政、企业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之一,“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大学生“回炉”技能教育是喜是忧
21岁的咸阳小伙子李冰大专毕业工作了4个月后,最近又“回炉”——去咸阳技校重读。据了解,像李冰这样在咸阳重读的大专生现在有50多名。另据报道,近几年宝鸡各类技校大幅度扩招,平均扩招率接近20%。宝鸡各类技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一直很抢手,许多技校生在毕业前就被预订。记者在西安的几场人才招聘会上也发现,以前招聘单位常常打出“只限大专以上学历”或“只限本科以上学历”的招聘启事,如今转变为“招聘会计一名,要求有会计证和电算证……”等条件。有人戏称,在招聘广告中,各种资格证书已经是继身份证、学历证之后的第三大证件。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受青睐的程度可见一斑。
很多用人单位也表示,他们在招聘人才时会更看重一些有实质内容的,比如学生英语水平证明、计算机水平证明、社会实践的证明等。一技之长挑战学历证书,迫使许多大学生不得不到技校“回炉”。顺应职场需求,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到技校“回炉”是对求职的“再投资”,可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实力。
对于这种现象,省教育机构一位负责人认为:大学生到技校“回炉”说明社会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工作技能,这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增强竞争力的措施,是一种社会充电,应该值得鼓励。但是,他也指出,从教育学的角度讲,这是高校教育的缺失,因为学校偏重理论,实践太少,大学生到技校“回炉”便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浪费;而许多职场专家却认为:“缺什么补什么”是就业市场化对人才的一种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回炉”技能教育是好事,最起码在现阶段是好事。
本报记者 李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