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公仆”车马费与“主人”低薪
·劳詈·
最近,有两件事引起大家的关注,一是官员的公车改革,二是打工者的低薪是保住饭碗的基本条件。这事都和经济有关,公车不改革财政负担不起,企业高薪产品成本负担不起。因是普遍现象,经济问题就转化成了社会问题。
古代官员坐轿子,轿子的大小、颜色、轿夫的数量由官员的级别而定。现代官员坐轿车,轿车的档次也由官员的级别而定。是古时候只规定了轿子的等级,你不能乱坐,但坐轿的费用是官员自己掏腰包,现代的官员虽规定了轿车的档次,但坐错了也无所谓,更让人看不懂的是,所有的费用都是国家承担。
其实,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坐车办公事天经地义,只要是工作需要。如果要把办公费用转化为固定的补贴,就大可荒谬了。副处级的1500元到科级的300元的五档,仿佛是一种福利,也好像是一种待遇。我想公务员的工作量不会是因级别而增大,因分管工作不同,有的要用车多一些,有的用车少一些。用车少的拿1500的车贴就变相长了工资,用车多的拿300的车贴或许还要自掏腰包。国家已经支付公务员高薪了,你要挤公交车也好,坐出租也好,买车也好,你自己决定,工作上的用车应实报实销,这才是公车改革的出发点。现在的公车分档补贴,象一种封建等级制,只是不知道这种等级待遇和变相福利是不是也要缴税?
1500元对公务员来说只是一种车马费,1600元对广大的工薪阶层来说是所得税的起征点,不仅是车马费,而且是包括吃喝拉等开门七件事的全部费用。面对如此差异,还有经济学者称:“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又是一句用屁股说话的典型范例。
诚然,企业工资的上涨是会增加产品成本,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我们更要看到庞大的官僚体系,数千亿的吃喝费、数千亿公车费,这才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这些或许是中国特色的办公费用,这些费用通过合理或不合理的途径,最后都转嫁到企业的头上。发展经济要注重社会大环境和政府的效率,而不仅仅是靠降低工人工资的小环境。降低工人工资的恶果是降低了社会消费的规模,降低了大部分人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反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使整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处于恶性循环。如果企业的低成本只是为了增加出口,只是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只能让中国越来越穷,只能让一部分人永远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