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09日
北国周末-读书·旅游
03

最是寂寞读书人

·朱航满·

作家吴方逝世十年后,朋友们没有忘记这个生前寂寞的读书人。吴方生前寂寞的读书、写作和做研究,为人平和宽容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按捺住孤独和贫穷,因而他写出的这些文章实属不易。他家的居住环境非常狭窄,因而他从来不买书藏书,做学问只去图书馆借阅,我在看他的那张照片时就发现他所穿很是朴素,上身是体恤,下身是牛仔裤,据说这是他平常固定的衣着,但我注意吴方生前执着而寂寞地读那些看来很生僻的书籍,写出来的文章大多雅致、含蓄、沉静,读来很有书卷气和颇有灵动的韵味。

吴方的这些书话文章大多集中于对“五四”前后的文人进行评论,以“五四”作为一个时代的坐标,向前推到晚清,向后到延至民国。五四时期是中国千年之不遇的一个大变动、大融合与大阵痛时代,它给予后来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向的影响实在是过于巨大,如何认识和梳理这一历史阶段中的文化乃是一个难题,吴方选择文人知识分子作为谈论的对象大约也是有其内在思考的,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时代魅力与历史贡献是之前之后都难以达到的,许多文人本身就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和难题,诸如他笔下的龚自珍、谭嗣同、梁启超、魏源、蔡元培、胡适、王国维、沈从文、周作人、弘一法师等等。难得的是吴方的这些书话文章没有停留在文人抒情感慨和追忆古人生平之中,而是超越性地面对很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且他的这些问题并不追求全部而是以对这些人物最关键的部分进行切入,试图寻找自己的解答。我读这些文章,感到如果没有这样的一颗平静的心情是很难作出如此平稳独到的判断和阐释的,以我所关注的五四学者吴宓先生来作为个案。由于吴宓先生是我的同乡,因而我对这位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一直被曲解的学者给以很多的关注,并阅读了相关的书目。我发现吴宓先生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毕生以融合中西文化作为自己追求的使命,他创办《学衡》杂志倡导这一理念并为之实施数十年之久,然而这样一位中西兼通的人文学者晚景凄凉,甚至遭到一些名人嘲弄,他留给后人竟然是一副迂腐和保守的冬烘形象倒是我在阅读了吴方所写的文章《保守”的释义——吴宓及〈学衡〉思想文化个案》中感到一种恳切和让人启发的思想光彩。

读吴方的这些评论文章总让我想起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一句话:“对待历史我们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我想大约是吴方在阅读和写作这些文字的时候都保持着一颗虔诚与沉静的心灵,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他为何如此看淡生死问题,他是极为愿意留给他所爱的人以温暖与宁静,这位曾经受过历史动荡折磨的读书人选择了寂寞平静的人生方式,他珍惜生活并愿意将最美好的生活留给他人,这是一个足可以令我们敬佩的读书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