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9日
综合新闻
02

构建和谐苍村社区

从关注弱势群体开始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决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如何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区的建设这个基础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在陕煤建司苍村煤矿依法实施政策性破产后母体中组建的,主要承担原苍矿后勤服务、离退休及工伤残职工管理职能的新型企业社区——和谐社会之基,关注辖区弱势群体,着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对构建和谐苍村社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构建和谐苍村社区的重要意义

陕西苍村社区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原苍村煤矿3000多名离退休职工养老、社保及10000多名职工家属的住房用电、用水等日常生活服务设施管理工作。原苍村煤矿破产后,大量离退休、下岗、失业和工伤残职工和抚恤人员进入社区,成为社区的主要管理对象。这些困难群众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身体较弱。观念守旧、收入低、就业能力差、无技能是社区弱势群体的共性。社区群众收入低、人居环境差等现实情况,与其它经济发达城镇职工群众相比,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日趋突出,贫富差距明显拉大,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加之矿区内历史遗留问题多,不稳定因素错综复杂,势必增加社区的不稳定因素,给社区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和压力,更有悖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作为构成社会重要基础的社区组织,加快构建和谐发展的步伐显得十分迫切。

二、构建和谐苍村社区从关注弱势群体开始

(一)强化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困难群众的情感联系。

社区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前提,维护社区稳定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苍村社区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强化信访工作机制始终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此才能维护好社区稳定,落实好国家实施政策性破产的惠民政策。

面对潜存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的现实,要广泛疏通信访渠道,实行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过错追究等制度,杜绝对群众不负责、推诿扯皮等作风不实、办事不力现象确保群众有话有处说,有事有人管;要加强对重点上访群众的说服教育管理,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一时无法解决的,要主动入户与群众对话。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靠上去做好解除引导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总之,要不断强化信访工作机制,加强与困难群体的联系,增进相互情感,才能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二)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意识,维护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

构建和谐社区,体现“公平正义”,就要处处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利益。辖区内困难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能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关系到社区组织能否将党和国家对破产矿井职工的温暖真正送到群众手中。

面对这些困难弱势群体,社区工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意识,广泛实施“一线工作法”,要以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子女有学上、患病有救治、就业有岗位”为目标,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需求,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等问题;要从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做起,不断美化人居环境,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之忧;要通过开展“党员奉献日”、“党员示范岗”以及党员志愿者服务、结对帮扶送温暖等活动,要配合政府积极做好城市低保、献爱心、医疗保险等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从生活上多关心和帮助他们;要经常了解他们在物质、政治、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三)坚持以民为本思想,积极引导困难群众生活自救。

和谐社区,就是要达到群众有衣穿、有饭吃和有房住,这是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目标。在发展建设社区的同时,不能偏离困难群体的意愿,只满足于表面现象和取得现有的成绩,要始终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引导困难群体生活自救,带领困难群众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物业、家政、卫生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重点开发托幼托老、配送快递、家庭护理、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吸纳大量下岗失业等困难群体人员再就业,保证困难群体的基本的、体面的和生活;要利用好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贷款政策,鼓励辖区内有技能、有实力的群众创办经济实体,融入社会大环境中开展生活自救;要积极开展社区困难群众技能培训和中介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工作,帮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解决就业难题。

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构建和谐苍村社区,维护一方稳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其落脚点最终要放在关注辖区弱势群体工作上来。惟此,苍村社区才能行使好政府和企业的双重职责,这是社区践行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关注弱势群体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弱势群体的生活面貌会有所改变。

(王福怀 王保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