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百味·国际
04

母亲面

[宝鸡] 晨笛

我母亲特别擅长做面,从和面、擀面、煮面一包到底,甚至调味也从不让他人插手。她讲究面要和硬,然后长时间醒,再通过九九八十一道揉,这样擀出的面才圆、匀、筋。但凡招待亲戚或客人,母亲总要亲自擀一大案板面条来犒劳大家,食后均称好吃。久而久之,母亲做的面条在周围成了一种品牌,我称此为“母亲面”。

“母亲面”一直是母亲的骄傲,只要有人谈起她做的面,她都会津津乐道,心中充满了幸福感。然而,“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世间的事物往往是这样的,这一点,母亲全然不知。

家有一弟,从小吃着“母亲面”长大的,现年过三十,至今却立不起来。

母亲知道我爱吃面,所以每次回家总是做面。但我也看到了另一番情景,母亲总是给弟调好面后送到弟的手中。我心想,这样下去,他永远不会调面,就跟母亲讲:“他现在已经长大了,要让他学会自己调面。”母亲听后笑笑说:“他还小!”

渐渐地,小弟的懒毛病就养成了,学习上不思进取,终于考学无望,顶替母亲进工厂作了工人。一次我回家探望父母,午饭时,母亲又要将面调好后给小弟送过去,我担心地问她:“你怎么还给他调面?”母亲见我这样问很是不悦:“他调的面能吃吗?你倒是长大了,会调面了?”我感觉母亲太娇惯他了,就提醒:“他拌的面能不能吃,是他自己的事,以前他上学,你给他调面是因为他小。可他现在已经二十多岁了,不说学会做饭了,至少应该学会调面吧,这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呀!”母亲白了我一眼,我不敢再说话了,怕她生气。

从小被母亲宠惯了的小弟,哪儿能受得了工厂的工作,天天跟母亲呕气,说母亲没有给他安排好的工作云云。母亲感觉亏待了他,既然不想干工厂的工作,北京的表兄叫他去,也便同意他辞了工作。

弟到了北京,由于文化底子薄,工作上一时适应不了,打不开局面,由于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也很不习惯北京的生活,想吃面,却不知道该在面中加入什么调料,至于怎样做面那就更不用说了,没过一年,便灰溜溜回来了。

回来开面馆,因为经营不善,不到三个月便关门了,小弟又一次失业了……

我在想:一个从不会调面的人,又怎能开面馆呢?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小弟,到现在什么也不会,这个单该由谁来买?是他不想学?还是“母亲面”过于完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