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价值在扩张中显现
——记陕西国防工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健
走进张健的办公室,他正盯着陕西国防工业技术学院杨凌校区总体鸟瞰图出神。从他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内心抑制不住的兴奋,215亩土地已经拿到手了,4月20日就要签合同了。从扶风小山沟走向更为宽广天地的未来,这一切能不令人高兴吗?
然而,回忆起从前,党委书记叶林却显得异常沉重,国防学院前身是省胜利技工学校,1998年,全国技工教育陷入低谷,生源锐减,毕业生就业困难。雪上加霜的是,省里技校没有任何财政拨款。35岁的张健被任命当校长时,所面对的是全年招生97人和全年全部开销97万元两个数字,谁都清楚,这对有着近200名教职工的学校意味着什么!
上任伊始,张健就提出“一线精干,二线精简,人人进市场,个个压指标,变封闭式办学为全面开放式办学”理念,一系列改革举措,触及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换来的却是2001年招生的好转。日子刚一好过,张健马上明确“大胆举债,投资未来,发展今天”的办学思路,这一次,许多教职工担心招不来学生,张健遭到相当激烈的抵触,怎么办?领导班子先形成决策,全体教职工开展大讨论,形成意见,统一认识后,再决策实施。2002年下半年,学校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融资,投资2000万元扩大办学规模,随着新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的相继建成,胜利技校实现了第一次扩张。
扩张的背后,是校长的付出与努力。副院长李万军如是说,扩建要征用附近农民30亩地,张健一个假期没有休息,每天6点钟就起床,挨家挨户和农民谈判,直到腊月28还没有结果,正月初八一上班,他又找县领导,直到凌晨四点才有了结果。基建期间,张健吃住在工地,忙时就吃方便面充饥,好几次昏倒在了办公室。8月份,基建到了关键的收尾阶段,他三弟因患“出血热”住院,父母打电话叫回去想办法,可作为大哥的他却没有回去,结果延误治疗,等到开完开学典礼他赶回去,而立之年的弟弟已停止了呼吸。说到这里,李万军轻轻地抽泣起来,张健满脸愧疚。
工会主席张英利补充说,张健为了安心学校工作,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杨凌上学,他却没有去看望过一次。
据介绍,2003年,学校招生首次超过千人大关;2004年,省政府批准升格为技术学院;2005年,国家劳动保障部授予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今年1月,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而员工的年人均收入也从1998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6395元。
作为“十一五”发展的第一步,杨凌校区的建设迈开了陕西国防工业技术学院第二次扩张的步伐。站在发展蓝图前,张健的目光显得深邃而自信。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