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万只遗鸥“安居”红碱淖
6月21日,位于神木县的红碱淖,一场小雨洗去空气中的尘埃,不少水鸟在湛蓝的湖面上悠闲地觅食,有的从空中俯冲入水,有的在湖面上嬉戏,有的浮在水面上梳理着羽毛。其间或有几只腾空翩飞,清亮的鸣声响彻天空,划破这里的静寂……
记者乘快艇向湖中心的鸟岛驶去。驾驶员小霍告诉记者:你们现在来最好了,遗鸥已孵化出小鸟,可可爱了!
遗鸥是人类认识最晚的鸟类种类之一。由于遗鸥主要栖息于中亚地区的湖泊、河流、岛屿、沙漠与半荒漠的湿地等处,现存数量很少,被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认定为濒危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体形略大于家鸽,夏天时头部、颈上部羽毛为黑色,眼部上下各有一块显著的白斑,嘴呈暗红色,下体纯白,和常见的棕头鸥很容易区分开来。
快艇接近鸟岛时,驾驶员小霍减速,慢慢滑向鸟岛。只见岛屿上密密麻麻、一堆堆的黑白相间的遗鸥叫个不停,不少飞向蓝天。记者看到鸟群中还有野鸭、水雉以及不少叫不上名的飞禽。此时,快艇上的两名女士激动地喊叫起来。
我问小霍:这里什么时候飞来了遗鸥?小霍回答:也就是近几年,当地植树绿化,植被恢复很快,吸引大批鸟类。每年的四月,遗鸥飞来,到天冷时又飞走。以前才十几只,这两年越来越多,今年最多,少说也有上万只。它们5月中下旬产卵,每窝2~3枚,卵呈灰绿色有黑斑,卵色变异大,孵卵期24~26天。雏鸟约40天后具飞翔能力。
快艇沿着鸟岛的边沿慢慢行驶,记者见到:在大多数亲鸟的身后有一两只毛绒绒浅灰色的雏鸟,咿咿呀呀地叫着,摇摇晃晃地跟着,一群群,一堆堆,十分可爱。
红碱淖湖是我省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该湖水面面积约67平方公里,湖岸线长43.7公里,平均水深8.2米,属高原性内陆湖泊。令人遗憾的是:从1999年起,红碱淖水位每年都在下降,到目前已下降3米多。过去湖面最大达到13万亩,现在只有7万亩左右,去年到今年又下降了三四十公分。
红碱淖旅游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雷杰祥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神木县已拿出200多万元开始实施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到目前,已在环湖造林绿化达一万三千多亩,重点景区绿化四千多亩,通过绿化和工程治理,使湖面水位下降有所缓解。
临走时,记者再次回头看见眼前豁然开朗的湖面,一群遗鸥在水上悠闲地觅食,或有几只腾空翩飞,清亮的鸣声响彻天空……
这一刻,你一定感到自己也飞了起来。如果有一天,这湖没了水,又会怎样呢?!
图为鸟岛上成群的遗鸥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