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从“要员工改制”到“员工要改制”
——西安海纳集团改制发展启示
走出古城西安玉祥门,沿着一环线向北,就可以看到一个占地近百亩的汽车配件城,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西安海纳汽车配件市场。西安海纳(集团)公司总部就坐落在一座临街的二层楼房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目前,海纳(集团)公司辖有华清路货运站、汽车配件市场、汽配市场南区、汽配市场北区、小汽车修理厂等7个分公司和7个子公司。企业总资产2亿多元,年经营总收入4600万元,在岗员工800多人。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西安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以汽车服务为中心、为现代公路交通运输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的龙头企业。
海纳公司的前身是西安市运输总公司,这是一个有着近5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1998年,该公司累计拖欠各种债务高达8789万元,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3500多名职工面临着生存危机,出路究竟在哪里?
1998年6月,在陕西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精神指引下,公司总经理孙鲁秦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率领班子和广大员工,踏上了国有企业改制的艰难征途。
要改制,先改人。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应该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如果没有广大员工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积极支持,国企改制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改制伊始,在员工思想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虑,如改制后企业的性质如何界定,员工的国有身份是否保留,自己的工作、工资、待遇有无保障……针对这些思想,他们狠抓了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观念转变。坚持抓好“三个必须”,变“要员工改制”为“员工要改制”,让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企业改制的主力军。
一是必须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教育和武装广大员工。通过组织员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有关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国企改制的重大意义,教育广大员工正确理解改制,积极支持改制,踊跃参与改制。他们先后利用黑板报、企业专刊、宣传资料等传媒广泛宣传国企改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举办专题学习班、培训班,请专家学者来企业进行辅导,现场解答员工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增强了员工的忧患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为企业改制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必须让广大员工全过程参加企业改制。企业改制是涉及到每个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他们在企业改制中,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让广大员工全过程参与,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企业两次改制方案、员工安置方案、企业资产评估结果等重要情况全部向员工进行公开。企业改制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安排都要让广大员工知情,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他们尽量在方案中予以采纳。
三是必须把企业改制发展的决定权交给员工。他们在改制中充分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把企业改制发展的决定权交给员工。企业的两次改制方案提前30天下发给员工代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结果在职代会上获得了全票通过。由于员工认识明确,在行动上就能积极支持改制,企业第一次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时,不到一个月时间,在岗1243名员工集资入股700多万元,入股率达到96%。 (闻新民 董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