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国企吸纳社会科技力量“裂变”新产业
——西京公司国有资本与民营科技“嫁接”实现产业扩张的调查
今年以来,西京公司借助国有资本与外来的科技力量“嫁接”整合,加速“裂变”新产业,企业的产业扩张驶入了快车道。
从2004年到现在,西京公司广泛吸纳社会上的科技力量,先后有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华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新世纪通讯公司、西安基德曳引技术有限公司等民营科技企业到企业内“筑巢”,双方互助互利,西京公司出资本(生产资金、厂房、设备、技术工人等),民营科技企业出新技术,以彼此参股或者租赁生产资料的方式,组建新的公司或研发生产单位,不断“裂变”出新的产业。
电磁屏蔽技术有限公司及高性能电磁屏蔽漆产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裂变”出来的。电磁屏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科说,电磁屏蔽漆是隔离电磁场、防止电磁波泄露、抗电磁波干扰的新型材料,属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今年3月,拥有这项技术专利的新世纪通讯公司认为依托西京公司发展更利于这一技术的转化,于是又联合一位精通此项技术的社会科技人员共同组建了股份制公司——电磁屏蔽技术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西京公司为控股方,民营科技企业和那位科技人员都以科技入股,分别占总股份的30%和18%。
电磁屏蔽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填补了西北地区的空白,目前该产品已投放国内市场,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到260万元,3年后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3000万元。眼下,太阳能电池产业经过2年多时间的“裂变”正在西京公司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004年8月,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振国带着技术“栖身”西京公司,他租用西京公司的两处厂房,成立了两个公司——西安隆基硅技术有限公司和西安矽美单晶硅有限公司。几乎与此同时,社会自然人李建军带着技术也投身西京公司,租赁厂房,成立了西安华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于是一条产业链在西京公司内部形成了:西安隆基硅技术公司将硅粉生产成单晶硅,矽美单晶硅公司将单晶硅生产成硅棒,华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则将硅棒生产成硅晶片,而硅晶片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
西京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千学著说,当初西京公司引进这些与太阳能电池产业相关联的民营科技力量,用意就在孵化催生新产业。
西京公司在去年专门成立了阳光能源项目筹备组,着手组建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新公司。新公司为股份制,由西京公司联合3家硅材料技术企业共同出资,预计今年年底成立。
稀土永磁曳引机这一新产业落户西京公司,也得益于外来科技与国有资本的“嫁接”。从欧洲归来的崔钢都,带着德国的技术,于2004年在西安东高新开发区注册了一个小公司——西安基德曳引技术有限公司,小公司缺少生产研制资金,难以快速成长。2005年初,西京公司决策层看好稀土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市场潜力,开出丰厚的条件吸引崔钢都以科技入股加盟,基德公司与西京公司下属的华达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组建成立曳引机事业部。目前样机已生产出了10台,并通过了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验证,预计今年可生产600台曳引机,下一步的目标是年产5000台。
对于企业广泛吸纳社会科技力量,西京公司董事长李延波解释说,大中型国有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不断培育出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业,而这一切离不开技术创新,离不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国有企业在加速自身技术创新的同时,广泛吸纳社会科技力量,并通过股份合作等手段对其进行整合,加快新产业的形成和壮大,这对于实践省委、省政府大力倡导的加快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西京公司已经与省内高校的科技力量联合,全力进行半导体照明技术应用项目和无铅陶瓷技术应用项目的实施,为发展新产业拓宽道路。
(沈谦 贾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