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高”处不胜寒
陕西陷入“三高”困局
高能耗和高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使得陕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处于全国高位。“三高”的陕西亟待寻求科学发展的转变。
今年以来,陕西投资呈现出项目规模大,开工项目多、投资增速高的局面。上半年,施工项目476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044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和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5.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6.7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4147.67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71.87亿元,增长52.9%。在建的施工项目为4765个,平均每个项目投资87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25万元。
这使投资增长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空前加大。特别是随着“投资西进”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资源、能源开发强度明显增大,生态压力还在加剧。
伴随着投资高速增长同时,陕西的GDP能耗指标也在增长。
此前,陕西省统计局、省发改委联合发布的GDP能耗指标公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11.4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11.7%,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5.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上年同期降低4.36%,下降幅度从高到低在全国排列第15位;单位GDP电耗下降3.54%,下降幅度在全国排列第6位。
这份公报呈现的只是纵向的比较。最近,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公布的2005年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显示,2005年,陕西GDP能耗1.48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405.0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62吨标准煤/万元。今年上半年,虽然陕西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幅和单位GDP电耗出现下降,但实际上,陕西GDP能耗排位继续处于全国前15名。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几年,陕西的经济增长还将长期维持在高能耗和高投资拉动的方式;同时伴随着产业调整的转移,煤炭、电力等产业由东部向内地迁徙,将会加重陕西环境、资源的损耗。陕西整个地区的单位GDP能耗面临着继续上升的压力。
本报记者 刘公望 实习生 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