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改编名著不能急功近利
名著的改编从来都不是轻松的,它甚至比原创作品更艰难、更艰苦,也更费工夫、更显功力,它其实是在名著基础上的再发现、再挖掘和再创造。
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就在于它具有一般作品所不能企及的丰富内涵和恒久魅力,这种内涵与魅力是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供一代又一代人阅读、欣赏、研究、借鉴的。所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读者尽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审美与趣味来。虽然它也必然会带有形成时期与生俱来的时代和作家的特征或者局限,但这并不影响名著产生时和存在着的价值。否则,它就不是真正的名著。
我们之所以会在不同的时期,尤其会在社会转型和文化重建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关注名著,重读经典,就因为它可以唤起我们新一轮的体验,可以使我们在面对现实手足无措的时候重获资源,重拾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名著又是动态的,是可以供后人不断诠释和不断改编的。也正是在后来一次次的诠释和一次次的改编中,名著才显示出它超越平庸之作的持久光泽。哪怕后来的诠释是肤浅的,改编是荒谬的,但是名著还是名著,经典还是经典,它不会因为肤浅而肤浅,因为荒谬而荒谬。
成功的改编就是成功的诠释,是以今人的情感走进名著,靠近经典,以一颗敬畏与感恩的心对原著的精神内质和生命气场进行一次更深的沉潜和更新的体悟,看见前人之未看见,读出前人之未读出,同时运用时下的语言和技术,剔除原著或原作者因为时代和个人的因素所遗留下的局限,提纯过滤,发扬更新,进而诚恳地发现或发掘出原著与今日、过去与现在的相通处与共鸣点。这样的诠释才是诠释,这样的改编才是改编,它是对名著的再延伸和再创造。
很显然,这样的改编须沉静,须真诚,须投入情感和花费心力,它与时下某些受商业驱使的、急功近利的、投机取巧的所谓“名著改编”是格格不入的。浮躁的心态下最好远离名著。 (罗怀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