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走俏非洲大陆
随着中非合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非洲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开创一番事业。其中,一股悄然兴起的“中国餐饮风”正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非洲大陆上不断升温。
中餐文化正风行
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在异国他乡吃到地道的中餐实在是莫大快慰,既饱口福,又解乡愁。
不过,在非洲大陆上,热爱中餐的已不仅仅是中国人。以乌干达这个仅有3000多华人华侨的国家为例,更大的消费群体是欧美人、印巴人以及乌干达当地人。在过去3年中,不仅老牌中餐馆顾客盈门,新开张的中餐馆也人气飙升。
起初,多是中国人三五成群来到中餐馆,或互通信息,或联络感情。随着中餐业不断发展,中餐已经成为非洲餐饮文化中的一支生力军。随便走进一家中餐馆,都能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聚集一堂。
中餐馆海外淘金
虽然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尚欠发达,但当地餐饮业仍蕴藏商机。近年来,不少中国人远赴非洲创业,均以餐饮业为事业起点。
在东非高原上的埃塞俄比亚首都有一家“长城饭店”,老板是一位东北汉子。3年前,他凭借在肯尼亚打工所积累的经验,只身来到埃塞创业。两年辛勤工作后,饭店每月营业额已有上万美元。他如今已将妻子、女儿接来共同支撑这份产业。
一个陕西商人几经考察,在西非国家尼日尔开了一家中餐馆。开业前,朋友们很是为他捏一把汗。结果,开业没多久,这家餐馆就凭借红焖羊肉、红烧鱼、家常豆腐等中国菜肴征服了当地食客的胃口。如今,这个“敢吃螃蟹”的陕西人又在有“世界火炉”之称的苏丹首都喀土穆开了一家中餐馆。
现在,南非全国各地已有200多家中餐馆,仅约翰内斯堡就有大约130家。南甜、北咸、川辣、海鲜、粤式大菜以及风味小吃,着实花样繁多。
中餐见证中非情
犹如一条纽带,逐渐兴起的非洲中餐业见证着中非友谊的点滴发展,其中不乏感人故事。
在西非国家尼日利亚,一座占地6层的“金门大酒店”已经成为当地餐饮业翘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对尼日利亚进行了全面经济制裁,各国投资者纷纷撤资,华商胡介国却毅然投资500万美元,在拉各斯市兴建了“金门大酒店”。
在开业仪式上,尼日利亚旅游文化部长深情地说:“金门大酒店不仅为我们带来中国饮食文化,更显示出中尼两国人民患难与共的友谊和共创明天的气概。”
在尼日利亚近30年的创业中,胡介国以中国人的善良和爱心赢得当地人的敬重,并因此获得大酋长埃米尔推荐,成为非洲大陆上惟一的华人酋长。
从最初的谋生手段,到赢得尊重的事业,中餐业不仅成为非洲餐饮业的一道“品牌”,也成为宣传中华文化的海外“名片”。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