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30日
头版
01

能否悄然送温暖

·周荣光·

随着寒冬来临,各地“送温暖”活动也渐近高潮。许多领导干部冒严寒踏霜雪,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各类媒体也对此作了大量报道。然而,近日陪一位领导同志下乡“送温暖”,却听他反复叮嘱:不许报道,不许扰民,不许安排群众说“感谢”的话。他诚恳地说,我们的目的是让群众真正感受温暖,而不是感受形式甚至感到心理压力,所以越实在越好,规模越小越好。这种“悄然送温暖”的做法值得称道。

对领导干部“送温暖”活动作恰如其分的报道,让群众从中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引导团结互爱、和谐共处的社会风气,是必要的。然而,时下有些地方的“送温暖”,从事前安排到事后报道,都不乏“作秀”的味道:“温暖”所到之处,车队浩浩荡荡,随从前呼后拥;领导红包一出手,摄像机便对准最佳角度,镁光灯闪烁不停;当晚的电视新闻肯定有声,次日的报纸一定有影,展示那送者受到的如潮感激和接者流出的激动泪花。如此“送温暖”,与“演戏”何异?甚至还可能会因过于排场而脱离群众,伤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心。

就绝大多数贫困群众而言,他们虽因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导致生活拮据,但主观上并没有甘于贫困;而且越是困难的家庭,承受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往往也越大。面对他们的现实状况,“送温暖”活动最需要的,是领导干部要主动和贫困群众心贴心,沟通感情,了解实情,倾听他们的呼声,掌握致贫的实际原因,在送米面的同时送技术送方法送岗位,在送温馨的同时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尽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真情鼓励他们重燃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而要做到这一点,“送温暖”确实需要尽量悄然而行,实在认真,不扰民,不排场,让群众感到亲切实在,近温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