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月收入三千元国人追求时尚的起点
《2006年VOGUE中国时尚指数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结果显示,如果以100分为标准,2006年中国时尚指数为65.3分,突出表现为“时尚意愿较强、时尚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较强,但对时尚的认知度、认同度一般,时尚消费参与度较低”。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在解决了温饱的基础上开始关注时尚,并借此来提升生活质量。”肖明超说,“追求和关注时尚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一种变化,而这个变化正是近些年经济快速增长、收入水平提高所带来的。”
研究显示,“个人月收入3000元”是中国公众大规模追求时尚的起点。“一个人的月收入达到3000元,他从‘时尚追求愿望’转化成‘时尚参与行动’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肖明超介绍,我国公众的“时尚程度”与个人月收入密切相关——收入越高的人越时尚。
关于“时尚”,中国公众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特点是物质性优先(服装服饰、休闲方式、发型美容等),精神性其次(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日常礼仪等)。研究报告指出,77.4%的受访者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时尚主要凭“第一印象”,关键的衡量指标就是服装饰物。
“这说明,目前人们更多关注的还是时尚的外表,或者说符号——看重外在符号多于看重内在表现。大家在消费一个时尚品牌的时候,更关心这个标志(符号)是否能提升形象,是否能区分社会地位。”肖明超告诉记者,中国现在的时尚消费处于比较感性的阶段,更新速度快,更强调感观的满足。“普通人更乐于通过不断的变化来彰显时尚。”
“国外市场对时尚的理解跟我们不太一样,比如一款经典香水,可以保持不变一直卖几百年。”肖明超说,“相反,国内很多的时尚品牌都在不断变化,不管是包装还是定位,或者设计、款式,都不得不经常改变。没有变化,很快就会被人忘记。这说明国人目前的时尚消费比较感性,市场空间也更大。” (宋广辉 管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