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打假:政府部门干什么去了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以及其他一些媒体充当了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打假的主力军,其中尤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最为引人注目,打假成效也最为显著。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所揭露出的制假售假行为,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每一宗质量报告,取证之充分,制假售假过程之详实,调查现场感之强,让人觉得似乎是福尔摩斯再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被每周质量报告所揭露出的制假售假行为有哪一宗是失实的调查报道。在感慨央视打假成果不菲的同时。
我在想:连既无执法权、又无专业打假能力的记者们都可以通过暗访将制假贩假、坑蒙拐骗行为的具体细节尽搜眼底的事情,为什么就不是出自承担打假和行政监督职责、拥有行政执法权的众多质量监督部门呢?记者可以调查发现的事情,我们的药品食品监督、技术监督、卫生监督、安全监督、环境监测、工商管理等等专业部门,为什么就不能发现?
对于行政监督部门不能及时阻止和揭露制假售假行为的理由,人们经常可以听到的说辞是,调查取证难。如果我们看一下记者的所作所为,就不由得不怀疑所谓的调查取证难究竟难在哪里?一个很有可能的揣测是,行政监督部门所谓的调查取证难主要是怕麻烦,不愿意像记者那样去吃苦,穷追深挖。其实,现在的制假售假行为实在是太常见,也很拙劣,随便深究一下,就能挖出一箩筐。政府监督部门打假不力的另一个说辞是没有人对制假售假行为进行举报,或举报者不能提供充足证据,因此无法打假。这充分反映了监督部门不作为、被动执法或消极以待的心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得了制假者的好处!
(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