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国龙不是为西方而存在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为何要更改中国龙这个国家形象标志呢?吴友富教授给出的理由是:“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
在全球化的今天,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无疑是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然而,我们也深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越是民族的,才会越是世界的,越尊重自己的民族传统,越能获得世界的认同和尊重,因此,笔者认为借“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来消解中国“龙”的形象和图腾是十分不智的做法。
中国人是作为东方人而生存的,不是为了让西方人接纳我们而存在。在人的存在过程中,常常用动物来表现人的性格,展现所属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性。以一种动物作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象征,首先应该得到本民族的认可。老鹰是美国的象征,狮子是埃塞俄比亚的象征,大象是印度的象征,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这些动物,人们未必对它们都有很好的印象。以某种动物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是文化历史积淀的成果,应该珍惜它。准备否定“龙”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是一种典型的犬儒主义,是一种文化自卑,是一种弱国心态。
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既有资源的开发和民族传统的提炼、解释方面,而不应该一味地否定传统,轻视自己,“龙”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绝不应该去掉。 (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