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13日
头版
01

工作分享制解决不了就业难

·舒圣祥·

针对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结构性过剩和劳动力绝对过剩并存的问题,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维政认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实施工作分享的用工制度,是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出路之一。

所谓工作分享制,简单说,就是原来一个人做的工作,由两个或多个人分享,一方面增加了失业者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在职者的闲暇时间。

在我看来,工作分享制的理论依据,其实在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在劳动者收入不减少的前提下,工作时间的缩短,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一份工作得以被多人分享。

但这毕竟只是理想模型,实际的情况却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成果被企业主独享了。劳动者不但未能缩短工作时间,而且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来两个人做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做完,反而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减少。由于强弱地位的悬殊以及法制的不健全,企业主独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成果,向来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受《劳动法》保护的8小时工作制尚且得不到彻底执行,他更不可能无偿拿出增加的这部分成果,把一份工作掰成两半,出两份工资,让两个人来做现在一个人做的工作。

事实上,如果8小时工作制得到彻底执行,无须工作分享,就能增加很多就业岗位。但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它不愿意这么做。换句话说,工作分享制得到企业主支持的前提,是不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工作分享的同时也必须工资分享——等于是一张大饼被无限摊薄了,人人都有的吃,但人人都吃不饱。这样一来,在职者承担了对失业者的救济成本,他们被迫拿出自己并不丰厚的一部分工资去“救济”失业者,而这原本应该是政府的职责。为了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不惜增加另一部分人的生活艰难,综合起来看,解决的问题恐怕要比制造的问题更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