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13日
头版
01

政策暖寒门

——记陕西“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

2006年1月,省政府1号文件提出要在全省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如今,一股“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热潮正在三秦大地掀起,越来越多像卢秋玲、常亚平、李建华、贾国全等一样的家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就业是“零就业”家庭的希望

家住咸阳市秦都区的卢秋玲、周明夫妇1998年前后相继从国有企业下岗,回想起以前失业在家的处境,仍不无感慨:“没了工作和收入,全家靠低保过日子,丈夫又身患重病,孩子上学怎么办?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好像天塌下来一样,很长时间抬不起头……”卢秋玲、周明夫妇原先都是国企职工,受市场冲击,两人相继下岗,成为典型的“零就业”家庭。在下岗失业的几年中,他们打过工,摆过摊,但仍维持不了三口之家的基本生活。就在他们对生活一筹莫展时,咸阳市秦都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当地社区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开始安排他们参加就业培训班和劳动力市场供需洽谈会,替他们打听用工信息。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卢秋玲很快被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当上了秦都区的环卫工人。家庭有了基本收入,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在我省,像卢秋玲一样境况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如今困顿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变得阳光灿烂……

“零就业”家庭是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主体

“零就业”家庭是就业困难群体中最困难、最需要政府关注和帮助的群体,也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006年1月,省政府1号文件提出要在全省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就业工作。5月份,副省长吴登昌主持召开全省就业联席会,立即做出部署:“要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年内有50%以上‘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零就业”家庭调查显示,“零就业”家庭29678户,劳动适龄人员57228人,其中未就业适龄劳动力32450人。“零就业”家庭中,其成员多数为下岗失业人员,年龄比较大,30-40岁的占85%,“4050”人员及其以上的占15%。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其以下的占70%,高中以上文化占25%。家庭收入普遍较低,人均月收入维持在150元-250元之间,生活十分困难。

“零就业”家庭援助似雨后春笋

从咸阳市渭城区的率先探索,再到全省范围的深入展开,就业援助给了“零就业”家庭切切实实的帮助。

咸阳市渭城区充分开发公益性岗位,送岗到人、送人到岗,全区“零就业”困难家庭中有344户摘掉了“零就业”的帽子。渭城区采取“一帮一、政府补贴、用人单位补差”的办法,尽量开发和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并举行多期免费技能培训班。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