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豪华大剧院建起用不起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始建设城市标志性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其中,“大剧院”更是热浪滚滚,一个个分布于各地的新型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新型剧场都有共性:投资巨大,建筑主体求新求异,设备大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硬件甚至可与欧美的新型剧场媲美。
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里有国内最好的舞台设施、专用的冰上舞台,美轮美奂。歌剧厅造价不菲,据说仅舞台设施设备就高达亿元,冰上舞台则很少启用。去年夏天,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曾首次启用,让观众叹为观止,可使用了也只此一次。
少有用武之地的,还有音乐厅的管风琴设备。这些设备从奥地利定制、堪称国内之最,迄今只用过7次。“欧美世界一流的剧院,也会有设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但与之相比,我们的利用率还是低了点,”林宏鸣坦言,“可惜了。”
豪华设施为何闲置?以冰上舞台为例,它每启用一次,仅耗冰成本就达2万元,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尚无冰上芭蕾舞团。而管风琴对环境要求更高,需要整个音乐厅24小时的恒温、恒湿,光是电费就是一个惊人数字。
林宏鸣表示并不担心没人使用这些豪华设施。去年,东方艺术中心演出场次达364场,观众40余万人次,有很多国际顶级演出团体,完全有“资格”使用那些一流设施。但是,作为运营方和演出团体,在权衡成本后,常常不敢用那些“宝贝”。
东方艺术中心最辉煌的是2005年11月成功迎来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演出成本高达1200万余元,创造了东方艺术中心迄今为止的最高票价——4000元。这个价格理所当然地遭到了舆论非议。对此,林宏鸣觉得很委屈:“票房收入近700万元,仅及成本的一半多。”最后怎么摆平——浦东新区政府补贴300万元、商业赞助200多万元。
令林宏鸣更加担心的是,再过5年、10年,一些设施面临大修、更新,高昂的管护成本问题将愈加突出,到时这部分成本又该如何承担?
“东方”目前的难题并不是个例。据了解,目前许多地方的大剧院或多或少地都为维持基本运行的高昂成本所困扰。“大剧院”的“超前设备”、“超前眼光”是否合理,又该由谁买单,成为很多管理者心头的问号。
(吴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