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13日
社会·法制
04

农民历时五年举报引发郴州官场“地震”

一个某些利益集团的“公敌”,一个“刁民”,一个“农民代言人”,历时5年,扳倒了腐败的“市纪委书记”……

郴州官场“地震”,导致市委书记李大伦、纪委书记曾锦春、宣传部长樊甲生、“三玩市长”雷渊利等一大批贪官落马,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重大胜利,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并打出“感谢党中央为郴州人民除害!”的横幅来表达心声。

在郴州,腐败分子以“班子分工”名义,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市委书记李大伦叼走了城建这块肥肉,纪委书记曾锦春切下了煤矿这块蛋糕,以此构成了李、曾对城建、矿产两块资源分而食之的鼎立之势。在他们疯狂敛财过程中,有纪委书记曾锦春手舞“双规”杀手锏庇护,有宣传部长樊甲生充当“矿难灭火队长”,形成了左右抱团、上下一气的腐败“统一战线”。不要说扳倒“如日中天”的李大伦和无人敢监督的“曾大人”,就是处理其幕下的任何一个“小卒”都并非易事。湖南省纪委三次调查,曾锦春三次化险为夷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是什么力量引爆了郴州“官场地震”,并导致其腐败“统一战线”的土崩瓦解呢?黄元勋,郴州市宜章县浆水村农民,多年来一直用举报“官煤勾结”的方式与曾角力。黄元勋由举报本村荣福煤矿开始,直到举报曾本人,花费5年多的时间。正是这家煤矿,频繁制造了拖欠村民工资、矿难、造成水田塌陷等事件。由于其老板黄生福与曾交往甚密,黄元勋掌握了一些间接证据之后,举报曾为“恶矿的保护伞”。他举报非法煤矿时,曾被人“10万元买头”,在屡遭威胁后曾经向湖南省委书记寄去过四封遗书,继续举报,最终点燃了郴州官场“地震”的导火索……

“公敌”与“农民代言人”

坊间传言,黄元勋是点燃这场郴州官场“地震”的导火索,当地很多群众将其视为英雄。

黄元勋,1953年生。1999年之前,他打过铁,卖过豆腐,也做米酒,给别人照相,当小煤矿老板,偶尔给别人算卦看风水。

之后,他停止了一个本分农民的职业,依靠自己的初中文化底子和掌握的法律知识,为村民和其他需要帮助的底层农民说话,或者叫告状,或者说,是“上访专业户”。几年里,他累计上访200多次。

浆水村的许多农民尊敬他,有烦心事便向他咨询,求他帮助。在许多农民眼里,黄元勋是能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替他们说话的“自己人”。而当地某些利益机构和服务机构里的一些人认为,黄是一个“爱钻法律空子”、爱给政府部门出难题的“刁民”,有些人甚至还怀疑他的出发点有问题。

从黄花费大量心血制作的数千页的材料证据汇编中可以看到一个不容忽视和否认的事实:那就是近5年来,由黄元勋代理村民上访上诉的材料,大半属实。

在家人的眼里,黄是一个糊涂的人。拿着家里的万贯家财,去为别人打官司,难道还不是疯子吗?“说实话,我这些年写的材料,两个棒小伙担都担不动!”

有一次,他举报案件被媒体曝光,后以散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被“依法拘留”。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是乡民的绶带和绵延不绝的鞭炮声。他哭了。“好人还是多的。”

黄有过动摇。但他说,他是一辆没有刹车和倒车档的车,无法停止。“我从土地上失业了。但是我想让人们知道,人活着,不仅仅是吃饭。”

遗书里的希望

黄元勋活得很累,听到有人散布要杀了他的消息后,便写了一式四份的遗书。一份给家人,一份给了当地一个干部,一份给了一个记者,还有一份放在身上。

2005年底,黄激动万分。他觉得似乎自己多年的努力有了希望。

2005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怒斥浆水村旁边的煤矿的新闻,这个矿开始闻名全国。

2005年11月11日,李毅中在检查该矿时发火:“你这个矿是怎么通过验收的?连个整改方案都拿不出来,没有资金预算,没有项目安排、整改期限和责任,根本就没整嘛!这是对矿工生命不负责任!验收无效!”李的怒斥指向的是煤矿安全。

而由于煤矿的掠夺性开采,造成600多村民已经变成了无田耕种、无企业、无活干、无饮水、无钱、无粮的“六无”人员,对此至今仍没有人怒斥。

如今,曾锦春等一批腐败官员纷纷落马,黄元勋觉得很安慰。“现在曾锦春他们这些贪官被抓住了,我很高兴……”

(张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