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05日
权益·保障
03

“千万别去小煤窑打工”

——伤残农民工徐约贵的血泪经历

躺在病床上的徐约贵度过了最难熬的一个春节。 焦晓宁 摄

过罢正月十五,一些农民朋友们收拾行囊,又开始准备一年一度外出务工之旅。在这条充满艰辛的打工路上,许多农民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农民工徐约贵就是这千千万万务工大军中的一员,他的打工经历似乎更艰辛,勤劳致富的梦想不仅没有实现,还带了一身伤残回家。

徐约贵是周至县板房子乡清河村人。位于秦岭深山的清河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山清水秀,但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一直困扰着村民。穷则思变,于是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每到年关带回一笔不菲的收入。别人打工挣了钱,徐约贵看得眼热,也动了打工的念头。听说到山西挖煤能挣大钱,带着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憧憬,2006年徐约贵和几个老乡来到了山西省高平市。他们在陕西镇巴县人陈福安承包的矿井打工。徐约贵心想承包人是陕西乡党,不会亏待自己,在这儿干活比较放心。可并不是天天有活干,每到上边下来检查时,他们便停工放假,最长的时候放假一个多月。后来又接连发生了几起伤残事故,徐约贵感到了害怕,他提出要回家,请求矿上结清工资。于是,陈福安把徐约贵又转到自己承包的另一个矿井三甲镇赤祥煤矿,并答应只要在赤祥煤矿干就给徐约贵结清工资。不曾想,徐约贵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改变。

到了赤祥煤矿,徐约贵没有领到拖欠的工资,他只得继续干下去。2007年1月10日晚,正在井下装煤的徐约贵,被突然掉下的矸石埋没了下半身,右大腿从背后扭到胸前“拧了个麻花”,胸部也受伤。

徐约贵的伯父徐兴亮告诉记者,他闻讯后第三天从陕西赶到高平市中医医院时,侄儿徐约贵躺在病床上疼痛难忍,无法进食。由于老板没向医院交手术费用,事故发生后三天了还没有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徐兴亮几番交涉,直到第13天才做手术。手术后第二天,老板陈福安排人来催徐约贵出院到小诊所接受治疗,在家属和医生的反对下才没有出院。后来,陈福安又几次让出院,直到以停止医药费向威胁。迫于无奈,徐约贵只得接受了陈福安提出的条件,在赔偿协议上签字画押,领了1.6万元赔偿金出院。

今年这个春节,对徐约贵没有丝毫喜庆可言。回家的二十多里山路,对他来说难于上青天,只得在山下租了一间房子,和老婆、孩子度过了这个恓惶的春节。3月3日(正月十四),记者冒着风雪来到徐约贵租住的地方,左邻右舍门前的对联和大红灯笼渲染着节日的气氛,而他门前则冷冷清清,似乎向人们倾诉着这个家庭的不幸遭遇。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冷风直往裤管里钻。徐约贵整天躺在床上,右腿骨折无法伸屈,每行动一步都得架双拐,还得由人搀扶。徐约贵告诉记者,医生说像她这种情况至少得住院治疗四个月,一年后还要取腿里的钢针。而这点赔偿金连今后的治疗费用都不够,今后能不能恢复劳动能力还说不准。

徐约贵说,在陈福安手下干活的人大多都是陕西乡党,以镇巴县人居多。发生工伤事故后,如果是陕西人,老板几千元就打发了。他之所以能拿到1.6万元赔偿金,是通过山西当地的亲戚从中斡旋,才挣取到了比别人高几倍的赔偿,就这还不够看病。徐约贵和他的伯父徐兴亮想通过本报告诉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朋友,一定擦亮眼睛,千万不要去小煤窑打工,哪怕少挣点钱也要到正规单位打工;更不要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有时乡党糊弄乡党,才没得商量。

徐兴亮告诉记者,离开山西之前他到当地劳动部门咨询得知,像他侄儿这种情况是受法律保护的,过完年,他“要去高平市为侄儿讨个公道”。 本报记者 焦晓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