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记石泉县城关镇新堰村村主任马孝平
在安康市的石泉县城关镇新堰村,村民们只要一提到村主任马孝平的名字就会赞不绝口地说:“马主任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什么显赫的丰功伟绩,但他把满腔的赤诚给了新堰村的群众,为新堰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过去的新堰村是一个信息闭塞、经济较为落后的农业村,集体经济为零。2002年,群众基础好,事业心强烈的马孝平在全村群众的殷切期望和一致推选中走上村主任的岗位。
“一人富,不算富;集体富,才是富”。马孝平就是凭着这样的一种朴素的感情带领着新堰村的村民经过几年来的艰辛努力,一举将新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彻底改观,并使之走向文明富裕。新堰村这个人口只有1298人的小山村在全镇率先实现了‘六个第一”;即一是获得了连续三年赢得镇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称号;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比例、规模和效益居全镇第一;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居全镇第一,实现了100%的组通公路,通动力电,100%的农户通自来水,90%的农户拥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四是村委班子“三力”和工作作风居全镇第一;五是干群关系的亲密、信任程度居全镇一流;六是社会稳定,群众致富、文明程度居全镇一流。
马孝平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他十分注重取信于民,致力于为村集体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通过积极争取资金投资40多万元修建了村办公大楼,建起了村民学习活动室和人口学校及计划生育宣传咨询服务室,使广大干部群众办事和学习有了阵地。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他还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在他的多方奔走和带头筹措资金下,投资18万元、蓄水12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建立起来了,解决了多年灌溉用水的窘迫局面,并为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好准备工作。在他的示范带领下全村共建起100多亩优质观光莲藕,当年成本回笼。在经过多次市场考察后,他又亲自示范种植“油橄榄”,走特色种植业之路,栽培成功后,他与群众一起分享栽培、管理经验。目前,全村种植油橄榄面积达100亩,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可观,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高效设施农业、金银花、饲养等新颖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全村农民得到了进一步增收。
善于捕捉机会,精于扩大收入是马孝平的又—长处。2002年,安石二级公路新线开始建设并穿新堰村而过,为新堰村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210国道与新堰村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广泛招商引资,培育了以页岩砖厂为主的一批村骨干企业,并利用汉江优势,投资2个50万元以上的采沙厂。扩大了原有的3个建材企业规模。发展运输车辆20多台。使建筑建材、运输业等主导产业占到收入的60%,解决12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根据自身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三产服务业,全村逐步形成以建筑、建材、运输、三产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新格局。
与此同时,新堰村在经济发展之后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些年,新堰村新建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电教室等,购买了电视机、VCD机、音响等电教设备,村上还筹措资金5万元,硬化了体育场,让广大村民了解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好方针,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为鼓励下一代好好学习,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新堰村还规定,只要村里的孩子考上大学,重点大学的奖励1500元,一般大学的奖励1000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鉴于此,新堰村先后被评为县级精神文明村和市级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2006年更是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村主任马孝平本人也先后被镇、县两级评为先进工作个人,同时被选为县人大代表,2004年被县政府评为致富带头人。
说马孝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新堰村的群众发自内心对自己村主任的一种赞许和敬重…… (天林)